2015年6月29日 星期一

管理其實也可以很easy--八仙樂園粉塵爆炸的省思

八仙樂園的彩虹Party粉塵爆炸事件已過了兩天,除了急救外,似乎甚麼也幫不上忙,這種灼傷的程度,比起一般火災的燒傷,要棘手得多了。只能默默的祈禱受傷者。能夠早日康復,雖然未來的日子還有好多的困難要克服,還是希望受傷者能夠勇敢的站起來。
這種事情為何會發生?台灣的天災人禍層出不窮,問題出在哪?1980年代台灣企業的成功,很大部份是因為導入TQM(品面品質管理)系統帶來的競爭力,再發防止是TQM的終極目標,學費只要繳一次就夠了。可惜!1990年代以後,台灣IT產業台投,導入ISO後,整個TQM精神崩潰,已成了瀕臨絕種的管理系統了,從此台灣的社會與企業,都活在一種自我感覺良好的世界,連微利都認為是必然的經營哲學,就是少了一個真正的價值觀。
企業、社會、個人甚至國家,沒有遠慮必有近憂,道理太簡單了,所以沒有人會重視,畢竟台灣人都確信是有深度的競爭力的。企業衰敗,國家衰亡,都不會是一朝一夕,而是有很多的徵兆與積累。要避免這些積累後對組織造成傷害,組織才需要經營管理與策略規劃。
6/30號了,今天過去,2015年過了一半,該是策略規劃檢討的時候。很多單位認為策略規劃沒有用,主要就是整個策略規劃(Plan)都做了,就是看不到該有的績效與價值,因此認定策略規劃沒有用,在多變的時代,權變比較實際些。
這裡面有好多的東西可以談談,是經營管理層面上最關鍵的部份,如果這部份沒有打通,其他的管理工具都是枉然。策略規劃無效的原因太多了,從最簡單的PDCA談起,規劃落實了嗎?是否真正的有達到策略規劃的層次標準。如果本身就沒有達到標準,如何能說策略規劃無效?
其次是執行(Do)到位了嗎?策略規劃後,資源配置為首要,依次展開到企業文化塑造,組織規劃,機能策略展開,職能補強的教育訓練,行動計劃與策略管理.....這個過程最常見的問題就是資源配置與能力補強的部分,大部份看到的,幾乎都與策略背道而馳,如此的策略管理,如何有效?
再來就是查檢(Check)的部份,也就是今天過後,單位應該立即展開的半年策略Review,從半年來的實施結果,來判斷策略規劃的前提條件的掌握度,執行的落實度是否實際?整個策略前提的預測準度如何?須不須要做些調整......等等,這是半年Review的重頭戲,花的功夫絕對與策略規劃一致,才可能落實策略規劃的程序。
有多少家企業已開始準備上半年Review了?如果策略定調就可以達成目標,那經營企業太簡單了,只要花點錢請麥肯錫或是BCG來指導,做出一套富麗堂皇的策略規劃,不就得了?
麥當勞台灣區的CEO是以前在BCG上班過的顧問,經營能力與策略觀點絕對不是問題,卻面臨台灣市場想放棄的公司決策。是能力不夠才造成企業的困境嗎?絕對不是,是大象轉身有其困難,加上各種條件的交叉影響,難免會有力不從心之嘆,這時候就是顧問的價值時間了。可惜,成功是最糟糕的老師,往往讓企業失去找顧問的勇氣,因為多少意味著失敗者的影子。

2015年6月26日 星期五

管理其實也可以很easy--看不到永續發展的痕跡--麥當勞收編的震撼彈-I

一家企業的興與衰,都不是在一個突如其來的變化中出現,基本上都有脈絡可循,只是內部查覺不出一點一點的變化。企業在經營一段時間後,一定要來點變革,才足以維持企業的活力。可惜,習慣領域讓人麻痺於現況的輝煌戰績,特別是曾經成功過的企業。
要算麥當勞的困境,如果沒記錯,應該是五年前開始的事情。當初就曾聽到在麥當勞內部任職高級主管的朋友提到公司的一些情形,還有公司主管在外面的那種盛氣凌人的傲氣,就已經有這樣的感覺了。
台北市長在就任六個月後,滿意度一下子降低了14%,雖然還很高,卻以看到五年前麥當勞的影子。柯P口口聲聲打大巨蛋一定會減分,他的意思是台北市老百姓不希望看到市長打巨蛋?如果屬實,那有兩種解釋,一是老百姓笨的可愛,被騙了都不知道,一是市長錯了,只為了個人的無能,以打前朝來壯大自己的無作為。老百姓眼睛還是雪亮的話,自然看得出來,滿意度降的還不夠多,主要是老百姓承認錯誤的選擇需要勇氣。

2015年6月24日 星期三

管理其實也可以很easy--看不到永續發展的痕跡--麥當勞收編的震撼彈

今天最爆炸的民生新聞,莫過於台灣麥當勞要易主了。曾經是一方之主的麥當勞,讓人有不敢正面以對的霸主氣勢,曾幾何時,居然傳出易主的消息,如何不讓人心有戚戚焉。永續的不容易,不在外界環境的變化,往往來自內部的因素,物必自腐而後蟲生的道理,不會改變的,自從日本麥當勞品管出問題,大陸用劣質材料的問題出現時,可以預料的結果相差不遠了,這就是永續的難!
曾經也是第一,可以做為那些嘴巴只喊著大者恆大的企業一個最好的借鏡。大陸如果沒有頻蔽網路,會不會出現兩位馬先生富可敵國,很值得探討,那是機會財。成了第一後,立即傳出賣假貨與灌水流量的事件發生,這種企業,要像麥當勞,少說也風光幾十年的情況,難度很高吧!
為何?曾經有過一次的機會,麥當透過關係,希望找到一位好顧問,幫忙輔導TTQS,前提就是金牌。憑甚麼?就是世界第一的速食業龍頭,怎麼可能教育訓練做不好.....。聽聞這段故事,心裡在為麥當勞算命,這家企業是否出了甚麼問題?自己朋友是麥當勞高級主管,似乎沒看到麥當勞全盛時期的那種意氣風發,只看到凋萎、無光的臉頰,一切都從眼神反應出來,這家企業碰到大麻煩了。
企業文化改變常常是一點一滴累積出來的,主事者一個不小心,KPI訂錯了,可能會出現難以逆轉的變化。SONY公司的績效考核系統讓創業精神頓時消失,一下子從天堂跌落到地獄,還在沉浮之間。錯誤的KPI害死人,台灣政府ˊ也是如此,沒K無P當然少了I。
策略大師們如何看待此事件?可能又以台灣人口下降為理由,來說明速食市場的委縮吧!如果是這樣,那這些策略大師也未免太小池塘化了吧!不是看到美景而飛過去,結果只看到荒涼一片。好策略是心中有副藍圖、願景,是因為飛過去創造出美景,才叫做策略。
要為麥當勞下定論,個人認為還早,但要為麥當勞散發出這個訊息來討論,可能很有意義與價值。

2015年6月21日 星期日

管理其實也可以很easy--看不到永續發展的痕跡--TTQS與職能定義

永續,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理想。公司一旦成立,每個經營者無不信誓旦旦的談永續,然,倒下去的企業遠比站起來的企業多得多多,為何?日本企業平均壽命30年,台灣企業平均壽命13年,大陸企業平均壽命3年,又是為什麼?
每每看到百年老店,都會肅然起敬的在內心中喊個讚,百年是個值得尊敬的年份。長青如此難,難在一個企業(或是單位),在百年過程,至少要更換四到五位領導。每個領導在經營過程中,每年少說也要做幾個決策。99.5%的決策都不足以保證企業的永續,一個錯誤的決策,可能讓一家企業消失在競爭的洪流中,難在此!
TTQS已邁入第十個年頭,去年又導入職能定義,是福是禍,很難說,但要成功,則絕對不可能。主事者絕對不會服氣如此的斷言,特別是花了那麼多的銀子與精力,至少凡走過的會留下痕跡吧!
還是想要打臉,那天在高峰會中,有位金牌得主的人資協理,問到TTQS金牌對企業有何好處的問題時,內心的震撼久久無法平復,這就是台灣企業,把TTQS與ISO等同看待了。也就是說,沒有好處,企業幹嘛那麼累?
這也就是TTQS走偏了方向的必然結果,企業要的並非如何ˋ好教育訓練,而是希望借重這個制度來墊高知名度。無可厚非,不可取,問了這個問題,TTQS的精神就蕩然無存了。企業辦訓與政府有何關係?企業經營不善倒閉,政府機構不會有人為之掉一滴眼淚的;反之,辦好企業內部教育訓練,根本與政府政策沒有直接關係。
最近伯南奇先生訪台時,曾說了一句語重心長的話:"企業應該把賺到的錢,用來培育人才,累積智慧資本中最重要的人力資本....",他很訝異台灣企業賺了錢都花到哪裡去了!永續經營,人才是關鍵,從市場中挖腳是條路,從很多數據來看,成功機率並不高,主要還是在於文化融合。
培育人才如果成了企業的基因,自然會在平常的時候,進行必要的職能培育。這部份是競爭市場無法取代的一塊,有能力培養人才,就不怕人才流失,畢竟永續中必須面對人員進進出出的事實,也因此才可能看到永續的不易。組織架構最好的就是呈現常態分配,新人進、舊人出,中堅支撐企業的經營目標,一套有效的培育人才系統,本就不該少。
只是以前企業不懂,政府扮演教育企業的腳色,把TTQS導入國內,只是喚醒企業人才培育的重視。如果認為導TTQS必須有好處,做出來的系統很容易只是應付系統需求,難以內化,結果就是ISO化,為做系統而系統,對企業而言,增添了成本,一點意義都沒有,所以才會有那樣的想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kOkrZmGzOM (TTQS系統圖企業訓練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ijgqsjlNs (TTQS系統圖訓練機構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Ud_xJyqNc (環保能源水電池介紹)

2015年6月20日 星期六

管理其實也可以很easy--台灣亂象來自哪?

語文,有一股難以撼動的力量,這就是知識的價值。台灣人喜歡挾外力以墊高自己,古今中外皆有之,不足為奇。只是政客以幾近愚民政策,隨意看到一篇報導就以為準當選了,是一種悲哀吧!如果不是有部中華民國憲法,蔡小姐還可以競選總統嗎?依據這部憲法出來競選總統,有資格說自己不是中華民國的人民嗎?除非不要選,那就找個好地方,好好當自己的獨立夢!夢想八年眼看著就要拿到的橘子,突然間變數又起,看來要回去看看祖墳的風水,或許比較實際些。還是在去看看那位相命師,希望這次不要算錯了。有一就有二,無三不成禮,看來當總統還真的需要天命啊!只是這張相片看不到天命的格-沒有朱元璋的醜,少了康熙的自信,倒是有劉邦的幾分厚黑學的影子,還是有些變數!就看是否還是項羽來競爭,否則單靠厚黑學,可能蔡英文小姐會一廂情願了!

時代封面故事隱藏的形容詞

時代封面故事隱藏的形容詞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登上時代雜誌封面,報導中出現若干用字,例如談及蔡英文以wonky著稱,wonky意為「靠不住,不可靠」,日常用法裡引申有無趣或乏味之意。
報導談及蔡英文對台灣的願景,用了proudly、defiantly、Taiwan-centric形容,這三個字意思分別是驕傲的、挑釁而大膽、台灣自我中心的,字義難稱是正面評價。尤其驕傲用在政治主張上,並非正面的,defiantly也可譯成輕蔑與對抗,Taiwan-centric是自我中心主義,有偏狹之義,文章似也暗示蔡英文想法太過片面,並未思考對岸的立場。
文章中,作者提到「Whether voters share her vision is a question that matters beyond Taipei」。意思是,選民是否同意她的願景,這個問題超越了台北的範圍以外(中國大陸、國際社會)。作者不認為蔡英文願景可以不管外部環境。
文章談到蔡英文維持兩岸現狀,在報導中蔡英文未親口說出「兩岸現狀」是什麼。但作者對維持現狀作了解釋,「both Taipei and Beijing agreeing to disagree as to which represents the one, true China」。翻成中文是,「台北與北京都同意彼此對那一方代表真正的一個中國,存有不同認知」,這個內涵就是「一中各表」。
報導中也對蔡英文的對手、國民黨總統參選人洪秀柱有所形容,以「diminutive stature and feisty manner」,解釋為什麼洪秀柱綽號叫小辣椒(little hot pepper),這段文字的意思是嬌小的身材與不懼挑戰的個性。
記者黃國樑/台北報導

2015年6月15日 星期一

管理其實也可以很easy--TTQS解剖-訓練機構版

很多訓練機構,如工、協會等,為了承接政府的方案,都把理念與創會宗旨給拋在腦後了。工研院開勞動基準法的課程,美容公會開與美容無關的課程,只要能賺錢,甚麼課都無所謂,這就是台灣現況的亂現象。
使命與宗旨是單位存在的價值,少了這些東西,賺錢都是短暫的,因為到最後只剩下一個空殼子,與補習班又有何差異--學店。政府也很妙,核准工、協會的成立,卻從來也不管是否符合成立宗旨,補助就是看手段,直接就是鼓勵違規。
單位要存活必須有其核心價值,這個價值就出現在別人沒有這份核心專業職能,捨我取誰。今天這個價值已不見了,自然無法有好的長久之計。
今天把教育訓練機構版的系統圖PO出來,希望能夠導正一些怪現象,為台灣的社會教育做一點貢獻。

2015年6月11日 星期四

管理其實也可以很easy--TTQS解剖

TTQS導入已邁入第十個年頭,邁入青壯年還是邁入衰老,很多人有不同的詮釋。從頭開始參與,一份情懷難釋,總有恨鐵不成鋼的急迫感。勞動力發展署的改弦更張,是公務體系的常態,只要是沒有願景的支撐,自然會見招拆招。
職能定義問題多多,立意良善只是推動方法粗糙,注定失敗收場,也不過就是另一場拜拜。不想說太多,兩次的分享與說明會,看到職能定義存在多少的問題,卻沒有人敢說,還只是附和的希望有點資源可分享。
還是把TTQS本份做好,再來談其他,今天就把個人花了多年對TTQS的體系規劃所整理出來的一張系統圖,提出來與諸位共勉,也期待諸位不吝指教。

2015年6月6日 星期六

管理其實也可以很easy--創新的十個重點-V

創新的大八個重點:擴大質疑的範圍(Expand your given work to fundamental mission)
設計是一種工作,然設計也是一種任務,端看設計者的心態而定。就好比每個工作都有使命與目標兩個層面,只是為了達成目標而工作的做法,目標達到大致上工作就結束了,是鬆了一口氣的釋放感。把工作以任務的觀點來對待,達成任務是工作與生俱來的價值呈現,並無所謂的達成與否,而是以理念遂行的態度,達成任務,沒有被迫完成工作的主動精神。
一旦設計工作接上手,意味著有些問題亟待解決,可能只是一個小問題,也可能是個大問題,只是說不上口。依照賦於的目標來設計,可能得到的是一份滿足於表面需求的東西,結果就是有一種很好,卻還不夠的感嘆!
如何釐清基本任務,不以委託者的口述為設計目標,透過質疑,深入探索的方式,擴大質疑範圍,不斷的交叉質疑,方可達到真正的需求的掌握,甚至發覺到不易被查覺的潛在需求。擴大質疑,問與答的方式,Why?Why?.....連續問五個,QBQ就會浮現出來,真正的任務基礎,才可能明朗。
創新的第九項重點:超越自我的慾望,發現更大的欲求(When you have greater greed, you will surpass your selfishness)
不滿足於現況。沒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是創新的重要態度。超越自己的慾望,追求永遠無法滿足的目標,是一股驅動力。抱持這樣的心態,內心創新的驅動力就會被激發出來,才看得到更大的慾求。
人是種很容易滿足於成功的動物,對於追求更好的態度,把最好的擺在下一個(next)出現的機會,創意永遠沒有枯竭的一天。一旦出現最好的念頭,讓腦力習慣於成功的最高點,創新惰性就會出現。
創新的第十個重點:觀心,從自己內心發掘對象(Find other inside of yourself)
資訊氾濫的時代,一般人很容易受到外界資訊的干擾,失去自我,結果就是隨風起舞的跟風現象。後發先至雖是很多企業成功的說詞,躲在巨人背後的唯一好處是不會被曬到,卻永遠看不到迎面而來的陽光。設計工作最怕的就是沒有個性、盲目抄襲,設計出大眾臉孔的產品而不自知。
如何不受到外界的干擾,能夠獨立自主的追求創新,從內心深處的觸動開始,找尋對象。曾經聽過一位智者對其信徒開市:求之外來的是知識,求之自己的才是智慧!不被外界干擾,才有可能創作出自己的獨特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