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10日 星期二

管理其實也可以很easy--感性設計IV

無意冒犯工研院與中區創新園區,也不想挑戰勞動力發展署,只希望主事者在推動一些方案時,能夠以有效性為前提,方不至於落入為推方案而推方案的困境。目的與手段的關係沒有釐清,就看不到Right thing。
為了避免讓別人認為只會指責,光說不練,還是要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與建議,否則那不就是與檯面上的政客一樣?只會挑別人的錯,永遠說不出自己要做甚麼,弄了半天,永遠活在過去的世界。
解決問題最多只是回到過去的正常面,沒有進度。往前看,就必須做對的事,創新才會有進步的空間,否則只會比過去更好一些,難以突破(台灣的困境)。
做別人沒做過的叫創新;做別人無法做的是專業;做別人不敢做的是魄力;做得比別人好的叫技能;做別人不屑做的是成熟.....。台灣要的不該只是技能的部份,轉型加值是非做不可的當務之急,重點是要做對的事
創新需要勇於突破與不滿現況(正面的能量,非負面的能量),敢於衝撞、但理性,加上自然科學的支撐,才可能達到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境界;魄力來自於對使命感的承諾與執著,擇善固執,能為自己的理念辯護,又能理性對待;成熟必須能夠理性思考與判斷,沒有思考的判斷,就是意識形態的導火線;現況讓很多人失望,是否就是這些面相不見了?只因為這是一個錦上添花,少了雪中送炭的社會氛圍,因為上位者喜歡。
感性設計聯盟的成立宗旨是協助中區產業轉型、加值,這是一個很正面、且中肯的使命,顯現出馬先生還是有點頭腦。要協助轉型、加值,是先加值後轉型?還是轉型自然加值?就是邏輯的層次了。管理學常提到,給魚、給釣竿、教導釣魚技術、教導製作釣具的技術還是教導活下去的能力.....是指導者的選項,也該是感性設計思考聯盟該靜下心來思考的策略問題。當天聽到一位業界老闆提到,很感激聯盟幫忙,做出一個市調的文獻調查,只花了三十萬元,很值得.....。聽了這番話,很多人很激動,那麼便宜啊!但不免要提醒的是,請問,下一個案子在哪?企業是否都要拉住工研院的褲管?哪天工研院來個政策大轉彎,企業會如何?魚,只是解一時之飢,難解企業永續經營之渴,完全的技術移轉才是重點,而不是三十萬的投資。(三十萬能做出的市場調查,連國內的規模可能都不夠,何況強調全球市場的玩具產業,那是自我感覺良好)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