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31日 星期三

ESG與2030 SDGs的雙生體關係

 ESG過度的被宣染,卻只見在E環境面大做文章,S與G的部分往往是一筆帶過,結果只是肥了最容易賺錢的碳盤查管理師的發證單位,因為這是最不需要負責任的一個單位。都給了證書了,自然是企業自己的責任,沒人敢說(也不能說)只要拿到證照,就絕對可以執行ESG專案。

ESG的三支箭齊發,才看得到效益與永續的根基,其中E的屬性,是相對容易上手的領域,畢竟Co2的議題,很容易用科學的方法來驗證。然S的部分,就不是那麼的容易入手,除非企業有很正確的社會責任,否則這個構面的議題,避之惟恐不及,勞動人權、平等自由、幸福美滿、公平正義,處處都充滿矛盾的社會現象,沒有人會在這個構面做文章的。嚴苛一點的說法,是大部分這些認證的單位,對這塊的認知,根本不足以拿出來教企業。與其野人獻曝,倒不如裝不知,反正E的部分已夠企業頭大了,卻因此讓坊間的。ESG走樣,成了跛腳ESG。

今天有位學員問到,該公司是一家電子零件製造商,客戶已提出要求公司做ESG,其中有一項-「生物多樣性」,公司都不知電子零件廠要如何切入。就針對此一問題,談談ESG的真正意義,導正視聽。

Q3: 電子零件製造商,客戶稽核,要如何做生物多樣性?2023-5-31

A3: 這個問題比較軟性,也很模糊,「生物多樣性」本身就容易被忽略,所以需要有更高的企業社會責任,才看得到方向。可以依下列所述:

1.     先弄清楚「生物多樣性」,再來談電子零件廠如何來看這個構面。

1.1  何謂「生物多樣性」?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有平等生存的權利。可以用另外一個名詞來代表--生態系」。

1.2  提到「生物多樣性主流化」,不僅台灣社會感到陌生,很多國家也都為此困擾,是一個相對模糊的構面,聯合國本身也都無法明確的說出。這個議題跨越農委會、環保部、經濟部、文化部、國發會等政府各部門,還會受到相關團體、生活層面等等的影響。

1.3  COP-102011年提出「生物多樣性」的目標,日本有兩個專職組織投入推動,一是「世界保育聯盟日本委員會」,另一則是2011年成立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十年日本委員會」,這是由日本政府各部會,如環境省、國土交通省、經濟產業省等,以及地方自治團體、企業聯盟,加上諸如IUCN-J這類的民間團體所組成。

1.4  這個單位提出一個觀點,「生物多樣性主流化」並非參加活動的概念,而是一種日常的實踐,從個人到各行各業,無論生活、學校或工作中,都能為「生物多樣性」貢獻心力。

1.5  UNDB-J為此發展出5個步驟,

1.5.1      創造接觸點(Create touch point)、

1.5.2      了解(Understanding)「生物多樣性」是什麼?

1.5.3      進而認同(Agree)、

1.5.4      願意付出行動(Action)、

1.5.5      透過這些行動,不斷擴大主流化的範圍(Scaling up)。

2.     電子零件廠如何切入此一議題?五步驟的實踐

2.1  接觸點的規劃或盤點

公司內部找出「生物多樣性」的接觸點(經營、生產過程有無會影響生物環境、生態的物品,如:化學品沒有經過任何處理直接排放,使用材料避免運用到會影響生態系的材料,過度的物流、生產過程會讓生態受到影響的做法-乾淨生產)

2.2  對員工、家屬、利益關係人實施「生物多樣性」的教育訓練

對於ESG的教育訓練,列入企業內部人力資源職能系統化的核心能力訓練體系,全面展開(公司在ESG的投資)

2.3  發展認同感的舞台

提供員工在「生物多樣性」的提案與支持,產生社會影響力(施耐德企業提供員工定期外出露營等活動,帶薪休假

一個問題考考我們的宏觀思維->種樹可以達到「生物多樣性」嗎?可以碳中和嗎(下期來談談種樹的大問題-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2.4  人力資源戰略中,建立「行動宣言」,鼓勵內部參與

提出公司的主張與倡議,落實於企業文化中,全員參與

2.5  My Action Declaration(我的行動宣言)

2.5.1      Eat食:選擇也樂於想用在地生產、季節食材

2.5.2      Feel感受:走進大自然,參觀動物園或是植物園、戶外等,透過五官來感受大自然。

2.5.3      Show表達:利用各種媒體或其他方式,表達對大自然的感受。

2.5.4      Conserve保育:實際參與有利於自然與人、文化和諧共生的各類活動。

2.5.5      Select選擇:有機會的時候,選擇綠色產品、綠色生產、綠色設計。

2.6  以供應商及利害關係人為目標,推廣之

2.6.1      透過供應商大會(客戶主辦的,或是自己主辦的,或是有機會主辦的活動)主張企業的ESG經營理念與行動,具體陳述

2.6.2  產品開發以綠色設計、綠色採購與綠色生產為目標

ESG的誤區-又是另一個蛋躂事件的台灣

 「認證、認證、認證」公司到底需不需要認證?認證後是否就代表已具備ESG的能力了?也代表已進入ESG管理了?.....等等的問題,相信是很多企業經營者一直揮之不去的夢魘。

ESG的誤導與一面倒的強調認證,讓強調彈性應變與取巧的台灣企業都撞牆了。做與不做,只能用有苦難言來形容,這是台灣人一昧子追風的常態心裡,這又是另一個蛋躂事件的翻版。

「要花多少錢?」「沒有ESG就等著倒閉!」、「客戶步步進逼的節能減碳」要求,讓台灣企業經營者也亂了手腳了。到底ESG是什麼?為何ESG重要?企業為何要做ESG?等等最核心的議題,都被認證給掩蓋掉了。到處發認證的單位,真的懂ESG嗎?還是只懂得從網路上搜尋到一些歐盟的ESG相關動態,與政府的無作為官員,聯手設定一些不見得有效與合理的法規,就開啟門戶自行辦起認證服務。一句話:以「取得認證就等於掛保證」姿態,大賺機會財,也不得不佩服這些單位的能耐。表面上是有在做ESG,實際上只是應付心態與給一張紙,就以為這樣企業就有競爭力了,因為可以滿足國際需求的報告標準了。只能說台灣人太天真了!

ESG的誤導,處處誤區,如果沒有烏鴉,可能被黃鶯的清脆聲音給迷惑了!今天就來談談ESG是什麼!

這兩天在一個單位上課,就是秉持著導正觀念的心情,希望借用一些課程,讓企業走到正軌,真正為地球的永續盡一分力。

先就這兩天有學員問到的幾個問題,做個回答,慢慢帶入ESG的核心。

Course ESG系列-1 永續發展系統觀(2023-5-30

Q1:

公司為連接器製造廠,也有自己塑膠射出和銅沖壓,大客戶要求年底要來看廠和提供ESG Report才能成為供應鏈一部分,但目前還未開始做,瞭解實際做要一些時間,現況是要請人來做報告?還是要自己做呢?有哪些單位可以協助呢?

A1: 這個問題可以分為幾個面相來處理

1.    可以先找個平台(目前台灣有人推出這樣的平台,只要透過簡單的問答與資料輸入,可以拿到一份簡易的Report),這樣的做法,雖然還不是一份可能被客戶承認的正式報表,但可以藉此告訴客戶,公司已開始注重了,而且也啟動ESG。至於後續的推動,可能就要設定一個變革的專案,思考如何做。

2.    先在內部塑造ESG的企業危機意識,先讓同仁充分了解到2030 SDGs以及ESG的趨勢與必要。把ESG文化與意識建立起來,接下來經營團隊靜下來談談公司的ESG戰略。

3.    如果公司資源夠,也有足夠的認知,想把ESG當作企業的經營戰略,可以先做一個變革前的準備。願景策略共識營,利用幾個月的時間,做出公司的戰略與目標,以此作為公司對外銷售的重點訴求。這樣的做法可以超前部署,走在客戶的前端,提升公司的競爭力。

Q2: ESG跟碳權的實際架構如何?2023-5-30

A2:此問題可以分兩部份來看,

1.    ESG是由EnvironmentSocialGovernance三個構面所組成,碳權只是E的一個附加產物。ESG的環境構面,先做好環境保護,把溫度上升控制在1.5°C的首要目標。(遺憾的是,COP-26已正式宣布放棄這個目標)。達到環境保護的目標後,才可能進入環境友善的層次,再進一步地朝全球目標前進,也就是2030 SDGs的全球目標。

2.    碳權:碳的有價化(Carbon Pricing),分為兩種模式,是一種碳交易的國際設定機制。總量管制,以歐盟排放交易體系為例,歐盟針對特定產業設定了碳排的上限額度,如果企業的碳排低於政府所設定的上限,就可以把剩下的額度轉換成碳權,到碳交易市場上買賣。如果碳排放量超過上限額度的企業,則必須到碳交易市場購買碳權。碳權的計量單位為每噸二氧化碳當量(tC02e)。以達到從2030 SDGs,到2050年淨零排放的聯合國目標(產生的碳目標)。碳權有關的議題有以下幾點:

甲、碳中和 (Carbon Neutral)

乙、淨零排放 (Net Zero)

丙、節能減碳 (3R + Reduction)

丁、溫室氣體(GHG: Green House Gas,二氧化碳(CO2),甲烷(CH4)、臭氧(O3)、氧化亞氮(N2O)、氟氯碳化物(CFCs)、氟氯烴(HCFCs)、氫氟碳化物(HFCs)等)

3.    碳權的議題還存在許多的問題:

甲、碳定價設計機制本身充斥漏洞

乙、「碳權」淪為企業漂綠工具

丙、發生碳洩漏(Carbon leakage)的疑慮,歐盟已經預計於 2023 年試行,2026 年將正式實行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來防堵碳洩漏。國際貨幣基金(IMF)也在倡議全球碳底價的機制,分別對低收入、中等收入與高收入經濟體建立每噸 25 美元、50 美元與 75 美元的碳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