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6日 星期四

管理其實也可以很easy--新產品開發常見的問題與對應-V

         過年,在溫暖的冬陽下,慢慢地卸下光彩的外衣,很快的又是工作的開始。日子總是要過的,年也不過就是每年來一次,還是把日常功課做好,不要被年的氣氛綁住未來的時間,那就不太妙了。
        前面提到設計問題,相信很多企業都會有一種感嘆,工程師抱怨生產單位滷肉腳(台語),而生產單位抱怨工程師不食人間煙火。如果只是抱怨也倒罷了,這種氣氛被習慣在新產品的開發過程,問題就大了。台灣人逆來順受的彈性很大,賺不到錢會以微利來塘塞,甚至以此當成不調薪的理由,飲鴆止渴的結果,形成生產力低落、人才外流的惡性循環。
        碰過很多經營者對顧問都抱持不屑的態度,管理無用論是其主張,主要就是經驗法則。該賺的錢沒賺到就是問題,管理能幫助企業甚麼?就是讓企業賺到該賺的錢,回饋員工、股東與社會。老闆大喊經營大不易,無法加薪非所願,看似無奈,卻真無奈。利潤不夠很多的因素是管理不善,品質成本吃掉利潤所致。提升管理能力,賺該賺的錢是台灣企業的刻不容緩的經營課題。(個人的經驗與觀察,台灣企業要落實管理的話,每家企業要降低成本15%絕非難事,而且半年內就可見效)
        新產品開發量產準備沒做好,造成量產不順或是品質問題多發,把該賺的錢吃掉,是台灣企業的通病,重點是沒有幾個人知道有量產準備這一回事。今天就來談談量產準備的問題。
        量產準備是新產品開發流程中,從設計移轉到生產的步驟,直接影響到產品的市場導入時機、品質與成本,是攸關產品賺錢與否很關鍵的程序,重要性絕對不比設計階段輕。然不知道與不重視量產準備的緣故,這個問題被單純化了--『就是生產能力不行』。問題沒那麼單純,量產準備也是一個系統化工程,牽涉到設計、生產、製技、品質保證、品質管理、供應商品質保證與售後服務(品牌產品)、行銷與物流等,缺乏跨機能協作的新產品開發,就像瞎子摸象一樣,如何不出問題?此階段常見的問題有:
  1. 直通率太低,重工現象吃掉產線產能
  2. 良率不高,出現高製損,不得不報廢處理
  3. 量產經驗較少的新型號材料,沒有充分的數據下,擔心大批量生產時出現重大Issue
  4. 常在P/R問題點還沒改善前,就直接量產
  5. 印刷電路板開發需不斷改版及印刷參數調整,沒有累積標準經驗
  6. RCP(Reliability Critical Parts)送樣承認過就強行量產,印刷電路板可能都還沒有定版,被迫在未穩定的製程中跟著量產,導致不良率升高 
  7. 首批P/R良率差,卻不得不特採使用
  8. 隱藏性設計問題無法在量產前解決,有些待批量生產後才會顯現
  9. 品質良率的提昇一直是個懸案,只能以Try and Error的方式慢慢調整,甚或以不良品質問世 
        問題很多,卻總是看到無奈的攤開雙手,每個部門都有其不得不的苦衷(藉口)。客戶很急、廠商來不急準備、品質無法判斷.....等等,強行上線的結果,就是量產一團糟。這些問題對企業帶來的影響最直接的就是無法做到TTV(Time To Volume),與品質問題難以控制,品質成本居高不下,把事業損益給埋進去了。綜觀對新產品開發的影響如下:
  • 品質不良問題多發,重工與報廢帶來的成本難以估計,在無法改變對客戶的報價前提下,只好忍痛赤字經營,吞下虧損
  • 前階段該做的動作做沒做好,問題並不會自然消失,而且會很忠誠的跟著跑,結果就是不良品交換等問題無法避免,又是一個侵蝕利潤的結果
  • 產品無法順利量產,拖延的結果就是損益平衡點拖長。市場價格在競爭的推升下,不斷的下滑,經營惡性循環就會因此加重,輕則投資回報無門,重則市場商機喪失,影響到企業的股票價值(最近有家企業--天X電就是如此狀況)
  • 供應鏈無法滿足市場需求,造成銷售中斷的困境(宏達電)
  • 供應商品質無法有效提升,ECN多,造成採購在成本與品質控制上莫大的困擾
        QBQ:
  • 對標準化的誤解與了解不夠,是失敗關鍵因素(KFF)。總以為有ISO或是新產品開發流程就意味著企業已有了標準化,其實只做到表準化,做給外人看的一套繡拳花腿文件,無法達到標準化的境界。股臉人員認為只要依照流程操課,就是完成品質保證程序,這樣的觀點嚴重充斥在華人社會。新產品開發流程的意義,企業內能夠把流程每個步驟的設計目的與管理重點講得清楚已不多了,更不用談落實。在時間與管理能力不足下,品質保證精神蕩然無存,這些問題成了部門角力的藉口。
  • 不知量產準備的目的與做法,還是以技術部門為主,沒有跨機能協作,所有問題還是停留在設計領域,自然無法滿足量產的標準需求
  • 品質保證觀念錯誤也是主因之一,代工不用談品質保證,只要懂品質管理即可。問題是要談品牌,品質保證的地位已不再是功能部門層級,是企業的經營理念,總經理對客戶的承諾與負責的表現
        問題解決方向:
  • 對新產品開發流程的品質保證精神,確實的做好教育訓練,是當務之急
  • 還是不厭其煩地建議把標準化弄清楚。政府單位如標準局、工研院等不懂無可厚非,那些人是不需要品牌的。企業要有價值,品牌是維繫永續的關鍵要素,然要談品牌,就非得先談品質保證不可。說沒有品質保證就沒有品牌,一點都不為過。回頭看看國內企業,品質保證部門的地位如何,就可見一斑,標準化的基本精神是任何人,在任何時刻做同樣的事情,都是同樣的水準。要達到這樣的標準,有套標準化系統是基礎工程。問題是ISO只是標準化的一個基本架構,還有好多的東西要填滿,這些被忽略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