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7日 星期六

管理其實也可以很easy:看電視學管理--經營管理談專業

最近電視上上演的天才主廚的嚮宴-2,整部戲隱含著很多的企業經營管理的影子,一個成功企業(或是餐廳),從開始的成功,從成功到衰敗,一定有很其道理。景氣不好,大環境欠佳,資源不足,大概是失敗最常見的原因,但,仔細回頭看,再不好的時代都有成功者;再好的時代也不乏失敗者,這又是為什麼?這個訊息只是告訴我們,成功與失敗會受到大環境的影響,但那不是絕對的,相對的一定有些絕對條件被忽略掉。

在劇情中,有幾個橋段,很值得拿出來談談管理是甚麼。簡單做個鋪陳,這是背景在日本的東京,有一家義大利餐廳。主廚曾經到義大利學藝,回日本開了這家義大利北方的家常菜餐廳。專業的主持,料理好吃的緣故,生意好得不得了,要嘗一下美味,往往必須等到三個月之後。

一切看似完美的故事,突然有一天,主廚病倒了。少了主廚的緣故,餐廳的生意一落千丈,在短短的一個月時間,幾乎已到了門可羅雀的地步,再也看不到賓客接踵而至的影子。餐廳經理是主廚的女兒,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只好外出尋找新的主廚。後來找到一位主廚,來餐廳吃了一道菜後,直接道出,這家餐廳等著關門。讓大夥兒嚇一跳的警語,原因是菜色根本沒有專業。一堆的廚師不服氣的指出,現在的料理方法與原來並無兩樣,是老主廚傳下來的手藝,不可能有那麼大的差異。

這個橋段有經營管理的影子,企業的永續經營,如果一家店只靠一個主廚撐著,主廚萬一有個三長兩短,那該如何是好?企業也一樣,很多企業就是靠著老闆一個人撐著,老闆也樂得表現自己的才華,從來就不會認為這樣的作法有危機。這是企業可持續發展很重要的一個重點,接班的重要,與風險管理的重要。
新的主廚吃一道菜就知道問題所在,後來副主廚有感覺到了,因為在做菜的過程,以前都是主廚採購食材,主廚指導料理的細節,主廚倒了,別人採購對食材的要求並沒有那麼專業與執著,不知道重點。偶而因為不好買到相同的材料,用了替代品,卻沒有注意到不同材料的特性。譬如用了不同的起士,鹹度就不一樣,味道也往往有差別,如果沒有在調味上做點調整,整道料理自然無法呈現原來的味道,對於一般人而言,或許無法察覺差異,只感覺味道跑掉了。但對於老饕而言,那是無法容忍的事情。
這種情形在你我周遭也常碰到,一個覺得口味不錯的餐廳,一段時間再過去,總覺得味道變了,其中原因就在此。這個橋段告訴了我們,人力資源管理的道理就在此,如果服務業只是以SOP來執行服務,絕對會出現格格不入的現象,畢竟每個客人都有其特質與要求。對一家連鎖店來說,統一口味是標準,但對於高級餐廳而言,就是廚師能懂得客戶的味蕾,才配稱之為高級。
在前面的橋段中有一段,主廚還沒病倒前,看到一位夫妻來用餐,經理告知這是一對來慶祝金婚的夫婦。主廚立即到廚房吩咐,菜要稍微煮爛點,味道要調整一下.....這就專業的服務業特質。一旦標榜高檔,就必須有高檔的專業,否則只是用高檔的價格享用連鎖店的料理,自然無法建立高檔的價值感(如台灣的王X)。
其中還有一個橋段很有啟發,那就是洗碗。洗碗是踏入廚師行業的必經之途,一來修心、二來練習速度。洗碗簡單,要洗得乾淨又快速,是基本規格,否則難以達到TTV(Time To Volume)。那位洗碗工,很想學習料理的方法,洗碗的時候常會偷看廚師料理的技巧而分心。主廚看到了,立即提醒他,要學習可以,但手不能放慢。主廚還提醒洗碗的,洗碗還有一個任務,就是察看客人剩菜的內容,正確、真實的反映給廚師。
這是個很重要卻被忽略的任務。客人吃剩的菜,意味著口味不符或量太多等等,可以提供給廚師很好的資訊。這個任務就如企業內的品質人員一樣。一般的品質人員只懂得檢查,結果價值蕩然無存,因為檢查的好壞都跟他的價值無法掛上等號。品質不是品檢人員做出來的,透過檢驗自然無法改變品質,卻只是浪費一道程序而已。看到的結果,把信息正確、充分的回饋給製造品質的人,在前端改變,才有可能做出真正的品質(品質、成本與交期的並重)。
今天先談到此,待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