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6日 星期日

管理其實也可以很easy--管理的根本--認識問題-4

問題分析與解決的程序中,依個人輔導的個案來看,除了不認為是問題算是比較常見的現象外,問題的描述,也是國人的一個弱項,中國人對問題描述很籠統。讓問題呈現事實,沒有好的描述,很容易陷入各自表述的情況,屆時單單把問題澄清,就要花上好長的時間,甚至無法澄清問題。
這也是國內教育薄弱的一環,偏向記憶式的知識灌輸,忽略思考邏輯的學習。常聽到很多年輕人在外商工作,挫折最深的大概就是老外常抱怨聽不懂台灣年輕人在說甚麼。同樣都說英文,語言能力絕不是重點,重點在於問題描述少了邏輯。(哈佛亞洲口試官就提到,台灣學生英文能力絕不差,但就是無法表達自己的看法,只想回答別人的問句)
問題描述主要的目的在於陳述事實,讓事實呈現,才有理性對話的基礎,否則就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公道的互踢皮球。何謂事實?"任何人看到的都是一樣的現象"叫事實,經過各自的解讀,每個人敘述出來的可能就會出現不一樣,因為裡面涵蓋個人的"觀點",也就是常言的意識形態。無法讓事實呈現,要解決問題,就會出現模糊焦點的另一層次的問題,世云羅生門也。
問題描述的結構很簡單,就是邏輯的基礎,下面的公式可以放諸四海皆準,就看如何運用,存乎一心。
問題 :(目標 ≠ 實績)。不足是問題、多了也是問題,只是問題的意義不一樣。
有點難懂,簡單說明一下。某個業務員,本季度目標銷售業績150萬元,實際只做到140萬元,有10萬元的業績落差,業績沒達標,自然是問題。問題描述應該是這樣下:本季度150萬銷售業績,實際達成業績只有140萬,業績未達10萬元。
問題不容易描述清楚的原因之一就是很多人少了邏輯,又急於解決問題,在問題描述中,就會出現類似問題要因與解決方案等東西。問題都還沒確認清楚,就想原因與解決方案,除了以前碰過的問題外,經驗法則成了唯一的可能,自然無法有效的解決。如果組織文化是那種不理性的追究責任型的主管,問題就會慢慢的複雜化,最後成了一堆的煙霧而無解。這就是模糊焦點的主因。
問題描述不該有任何的原因推測,也不該有解決方案的暗示,這些都是問題分析與解決的大忌。經驗法則有用,卻可怕,鋸箭法與重複不斷的繳學費,就是問題分析與解決沒做好的緣故。中國人也有一種有趣的現象,學習系統的手法,不按步就班,就喜歡跳躍式,總是希望快點把答案提出來就是了。對於系統化的問題分析與解決,自然會出現斷章取義的問題,結果可想而知。
最近又有一個大問題在台灣再現,就是財政部想要改革房地產稅制,要把地價稅與增值稅及房屋稅合而為一。看起來是個很討民心的問題解決,可以打房,卻沒有人敢去碰問題的核心,房價高的問題是在稅制上嗎?還是有其他的問題?換個角度來說,是否這樣的稅改,高房價的問題就可以得到解決?恐怕沒有人敢點頭說是吧!因為還沒有能能說出問題的癥結,就是根本還看不到問題。
系統化的手法設計,都有其目的性,一步一步的展開,才可能體會出步驟銜接的精神。就以邏輯金字塔的原則來說,主張、論證、佐證,就是一個程序。對於所提的主張,論證的觀點是否成立,必須依靠佐證來證明。只有主張,沒有論證就直接拿出佐證,自然就會霧煞煞,聽不懂說甚麼。
相對的,沒有佐證,只有論證,根本就無法判斷邏輯的結合性,落入到各說各話,自是難免。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