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9日 星期二

管理其實也可以很easy--創新與技術的午後邂逅-1

創新可以從很多面相切入,並無所謂的對錯,這是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最大的差異。自然科學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數據與論證是唯一的判斷基礎,而社會科學卻是在不斷的變化過程,追求最佳的解答,可永遠找不到那個答案,卻無法用自然科學嘗試錯誤的做法來驗證,畢竟社會科學有不可逆的一面。
如果以自然科學的方式來看待經營管理,凡事都有其最根本的目的性。目的清晰是事情往前邁進的重要動力,也是有效評估的基礎。但是在社會科學的運作上,目的性往往難以說得清楚,似有似無的目標,或許該說目標是隨著成功機率的大小而改變,結果就是以成敗論英雄,無所謂的最佳解,於焉出現各門各派的管理學說與經濟理論。
最近有一本書,"國家偷走了我的錢"談了很多非當道的論點,證實了當今世界出現的詭異經濟現象,其中有個論點很有趣,與最近大陸熱門的創新氛圍有相當大的連結可能性。特別是各國大肆印製鈔票,讓很多沒有意義或是必要的投資出現,創新的本質已慢慢不再只是問題解決的需求,連結到的只剩下商業利益(不該談價值,價值與利益是兩個構面的問題),而少了理念的結合。
俗話:人一走,茶就涼。
一杯茶, 佛門看到禪,道家看到氣,儒家看到禮,店家看到利。驚怕被冷落的人,看到世態炎涼。
茶說:我只是一杯茶水,你想什麼,什麼就是我,什麼也是你。
如果把茶換成創新,不也是蠻傳神的對比嗎?每個人看到的都不一樣,是因為自己的選擇解釋,這就是利益觀點,所以從商業模式來看,創新本來就是服務商業利益的。不管怎麼說,既然都是一堆商業人士在談的東西,要撇離利益觀點談創新,太出世了,自然無法免俗地談商業利益,那麼我們還是回歸到商業的創新來思考。
商業利益只有成敗論英雄,再好的模式總會有過氣的時候,不斷的創新,雖不代表最好,卻也是一種戰略的驅使。
Apple的成功來自創新,是賈伯斯一個人的成功呢?還是企業文化的成功?還是系統制度的成功?
3M的創新能量有目共睹,一直被拿來當標竿。15% Free制度,被津津樂道地想要模仿、抄襲,世上都還未找到如此有創意的第二家企業,其成功之道在哪裡?
杜邦,在慶祝200周歲的那年,訂下了下一個200年的願景目標,關鍵在於聚焦(Focus),這又如何與創新連結?.....
日本超過150歲的企業有兩萬多家,中國只有五家左右,差距如此之大,為何?要說動亂,日本也是經過幕府、二戰洗禮的國家,與中國的處境,很多地方並無多大差異,那為何有此結果?日本的百年老店不談創新,應該說他們把創新隱性化了,但是工匠精神與企業文化讓這些百年老店,追求的不是商業利益,而是品牌的傳承,結果反而出現商業利益。套句時髦說法,企業存在的目的不是賺錢,那是結果,也就是說賺錢的企業都有一股不容易被模仿的理念在支撐。
反之,汲汲於賺錢的企業,很容易被世俗的流行文化所牽引,最後失去了本身最有價值的品牌與理念的獨特性,成了紅海戰場的尖兵,創新的目的只剩下賺錢。短視的結果,讓創新難以持久發展,最後消失在山寨文化的浪潮中,百年成了奢侈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