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3日 星期五

管理其實也可以很easy-談談幸福企業與DEI

幸福企業是目前台灣的一股熱潮,但到底什麼是幸福企業,似乎沒有多少人關心,「吸睛」是現代的「潮語」,「吸睛」就可以賺大錢,流量無敵卻難持久,這與永續經營、ESG、幸福企業似乎有點背道而馳,為何?

任何沒有生產力的組織,談幸福企業是奢侈!
企業永續不是靠感情與心願,要轉化出生產力,才有資格談幸福企業。
沒有生產力的員工,不一定是員工的錯,往往是管理系統、流程與能力交織出來的結果.如果連教育訓練都不得其法(為何要上課?要上什麼課?如何達到預期的效果?上課後如何轉換到工作,產生績效的學習移轉,才能看到Outcome,否則只是表面的Output。看一個指標,能夠把教育訓練的工時算在工作上,才是真正的教育訓練,因為上課也是一種系統流程的訓練與驗證,任何人離開工作崗位都不會影響到工作的進行。用下班時間上課,基本上就扭曲了成長構面的意義),還談什麼生產力,更不用談幸福企業,幸福企業是需要有利潤支撐的遊戲規則。
關懷要錢、要時間、要有耐心與包容心….,這些都不是檯面上的幾句話可以解釋清楚的,回歸到原點,經營理念加上執行力的貫徹,才是根本。薪水是員工自己賺的,不是公司發的,這樣的觀念,在企業的哪個環節被討論?員工拿得越多,意味著幫公司賺越多的錢,與時間無關,只與生產力有關。高薪水低成本…對製造業出身的主管來說,是逆鱗吧!因為製造業是把時間與生產力畫上等號的思維,哪天加班成為絕跡,幸福企業就可預見光芒了!(當然不是沒有工作的不加班,是不用加班事情都可以游刃有餘,那是要靠職能與系統流程的實踐)

幸福企業的定義是:
1. 員工感覺工作有成就感,除了「生活」無憂(有錢有閒!),必要時還可以實現一點「生根」(公益活動)的社會責任;
2. 家人感覺另一半的工作很有價值,可以讓家人有安定、幸福(陪著小孩成長、陪伴家人共度歡樂時光,又是要有錢有閒!)的生活,博得驚嘆的羨慕眼神;
3. 供應商覺得這是一個值得與其交往與共好的客戶,打從心裡的願意共榮共存;
4. 客戶的感覺就是有個最好的夥伴,有一種有你真好的感恩的心;
5. 競爭對手會有一種幾近於嫉妒的尊敬,對可敬的對手的驚嘆聲;
6. 普羅大眾對公司形象的讚嘆與羨慕;
7. 股東滿意自不在話下,還會以公司的企業形象為光環:
8. 非客戶想方設法地想要將之納入供應鏈;
9. 老闆可以輕鬆地把文化傳承與不斷的優化的想未來、思策略;定方向….
你說,這樣的企業須要什麼條件?3P:Profit, Planning, People.外,
還需要兩套制度:一是社訓(有形規章)、但日常運作的是企業文化(無形規章,驅動員工生產力的無形推手)。真正的幸福企業應該不會把勞動基準法放在公司的管理程序,用法令規章來管理員工,而是讓員工自動自發的「做對的事情」與把「對的事情做對」的企業文化驅動力,也因此才說HR是永續的根源,人力資本。
企業永續談三安:安股東、安員工、安社會,這不就是公司治理的基礎嗎?也不就是ESG的源流嗎?只是沒有好的人力資本,慢慢地只好以制度管人,為制度工作的結果,無形中被制度與規章綁架,「依法行事,當一天和尚敲一天鐘」的心態於焉產生,生產力不彰,把時間耗費在做人的部分多於做事的部分,如何還有幸福可言…
幸福企業沒那麼難,因為管理本來就很easy;
幸福企業很難,因為太簡單的事情對管理者而言,會失去權威感,所以幸福企業似乎很少談權限,因為自動自發的管理成本最低,TCO(Total Cost Ownership)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