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3日 星期五

管理其實也可以很easy-談談問題分析與解決-1

碰到問題,解決問題,衍生新的問題,再想辦法解決之,這就是人類商業模式的經典之作,帶動著經濟成長。或許有人喜歡以創造商機,或是商業模式來詮釋,人類的進步,是從問題分析與解決的過程中演變而來的。確實!

就像藥品的開發,儘管大家都知道藥品本身就有毒性,也都有輕重不等的副作用,但藥品產業的發達,也是讓人類平均壽命不斷延伸的主要原因之一。無可諱言地,當解決問題的動機出現,人類就開始挑戰不可能,這也是科學快速進步的主要動力。

要談問題分析與解決,必須先從邏輯談起,否則見招拆招的華山論劍成為主角,最後只是船過水無痕,卻是另一個問題的開始。這個世界的所有存在事實都是系統化問題,應該說本來就是個生態系,只是因為人類的需求,生態系在人類求生存的過程中,慢慢改變。氣候變遷絕非一朝一夕,人類花了兩百年破壞的條件,想要用30年來彌補,怎麼可能。於是猛藥出籠,機關算盡的建立壁壘的解決方案(最荒謬的大概就屬COP-X這個組織了吧!)未來的新問題將更有趣與多元,至少廢棄太陽能電池的回收、用錢解決碳洩漏的補救收費措施的未來發展,新的能源的真正有效性?還是短暫、表面的效益?等等,都有待生態系的思考,方有生物多樣性的存在空間。

最近整理資料,看到專案管理的講義與資料,那是個人1990年代涉入的管理模式。1990年代,台灣雖有人在推動專案管理,卻屬於少數,也比較沒有那麼多的工具與理論。從1965年專案管理的概念出現以後,到1990年代專案管理似乎沒有多大的突破,原因很多,其實更重要的是需求沒那麼大。產品生命週期長,沒有什麼需要特別創新的,市場需求很平穩,技術也沒有很大的突破等等,這樣的情境下,快速化等同於無聊!

時代改變,高、多、快的時代,在AI重新被定義後,一飛衝天,大有潛龍在淵之勢。追求創新,與時間賽跑,資源的有效性追求等等,「快速化」成了永續經營的關鍵語。凡事追求快,縮短產品開發時程,敏捷專案的推出,都成了檯面的焦點,這樣的情境下,專案管理成了唯一的救世主,特別是敏捷專案搭上OKR的順風車,把6 Sigma與BSC都拍在腦後,沒人在談了,但事情就是如此嗎?

好久沒有講專案管理的題目,最近開始有些需求,感覺這是好現象,但仔細了解後,發現到問題很嚴重。專案管理經過三十年發展,從一個很謹慎地看待專案管理,到專案管理師(PMP)滿天飛的當今,專案管理的績效並沒有什麼進步。Always delay,專案管理還是一樣,停留於1990年代的管理專案的程度,縱使PMP的認證已不下數千人了,專案的成效為何沒有進步,問題還是老面孔?

照理說,專案管理無論在工具、管理系統(軟硬體)、管理理論等等,都有長足的躍進,可是專案的績效(如期如實地完成專案目標)卻未見有多大的突破,原因何在?有人會說,現代的專案與三十年前的專案的複雜度不可等同視之,這點我承認,但專案管理不就是如此特性嗎?其實問題還是在專案的基本特性上,系統化的問題,而不是技巧性的問題。

這些問題是1990年代專案最常見的問題,我們可以來檢視看看,這些問題是否有效地被管理?

  1. 需求定義不清楚(規格、範疇變動頻繁)

2. 人力負荷掌握度不足(人力資源的評估,能力與人力)

3. 欠缺重點指向管理(優先順序的管理,不理會客觀因素)

4. 自主管理能力不足(角色與職責不清,人力資源發展不夠)

5. 缺乏中間目標及查檢(專案的計劃不佳,與執行力不足)

6. 界面管理不足(欠缺有效的文件化與標準化管理)

7. 管理工具未能有效運用(專案管理技巧)

8. 未做好事前管理(事後諸葛,對計畫性工作的漠視與無知)

9. 商品化流程欠缺(有效的商品開發機制與商品戰略)

10.未落實品質確認(質量與技術的掌握,代工帶來的市場白內障)

11.沒有適當的風險管理觀念與方法(賭性堅強的經營能力)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