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2日 星期二

管理其實也可以很Easy-PMP沒有教的專案管理-(PM01)

老掉牙的孫子兵法與當紅炸子雞的專案管理

「專案管理-Project management,簡稱PM*1」,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詞,是否也困擾著您?

相信很多的專業經理人,對專案管理都有或多或少的痛苦經驗,一個號稱是21世紀管理主流的管理模式,為何會讓很多企業既愛又怕受傷害?

個人常受邀在兩岸,幫企業培訓專案管理技巧,發覺到中國人的企業(包括海峽兩岸),對專案管理存在很大的誤解。很多的企業其實只做到「管理專案」、並沒有做到真正的「專案管理」。「管理專案」與「專案管理」又有何差異?幾十年的教學與分享經驗,感覺到中國企業對專案管理的認知,存在很多積非成是的錯誤印象。如果請教一下專案主管,對專案管理給一句最貼切的形容詞,大概「除了delay還是delay!」這句話絕對可以榮登榜首。久而久之,專案無法如期完成反成了常態,如期完成才是異常。很多企業經營者也在抱怨,花了很多錢讓同仁去學習專案管理,拿到了PMP認證,結果還是「外甥打燈籠→照舅(舊)」。到底問題出在哪裡?個人的理解,最大的問題不在管理技巧,而是文化差異衍生的知識運用問題。(Team vs. Teamwork)

常見的情況是這樣的,公司有一些任務出現,經營層就交待給機能主管,賦于一些目標,要求限期完成,於是專案成立了。相關機能派出人員參與專案,這些人被賦于任務後,開始展開一些計畫、執行、查檢、矯正等等(PDCA)活動。工作解構、工時評估、任務分派、甘特圖、專案會議等等,幾乎大部分專案管理的手法都運用上去了,但是專案就是不順。問題出在哪?

這就是典型的以功能式組織「管理專案」的模式,與「專案管理」最大的差異就是-看似有專案管理的架構,其實並沒有一個明確的專案管理模式,最基本的專案經理人的定位(PM:Project Manager)就是問題。因為沒有明確的專案負責人,專案隨著里程碑的進行,移轉到負責的相關機能主管身上。又因為無法明確的訂定出里程碑的中間目標,自然就無法進行有效的評估與移轉與管理。碰到專業的衝突時,本位主義讓專案無法得到有效的決策,這時只好把老總請出來,做最後的裁決。所以老總才是實質的專案經理人。這種機能式的專案管理,並非不可行,反而在初創業或是小型企業裡,資源不是很充分,與業務流程都不是很複雜甚至還沒有,管理本來就是採取多能工與一人多任務的狀況下,這樣做不失是一個最有效的方法。企業一旦大了,組織益形複雜,流程帶來的跨機能活動的障礙也跟著加深,這時單單以開會來溝通協調的專案運作,恐就不是創業初期革命情懷的那般,所以很多第一代的經營者,常常會感嘆「創業精神不見了!」其理在此。

專案管理是一套有其必要的條件與基本功的管理方式,並非只是聚集一堆人,一起完成一件事而已。共同的目標、互相的承諾、專業的互補與資源的管理等等。專案管理是一個系統,而非一種機能。中國人社會到處都可以看到團隊(Team,君不見只要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同鄉會),但卻不易看到精英團隊(Teamwork,體育活動中國人的成績與競賽的人數成反比),是個有趣的話題。跨機能管理製造出專案的專業矛盾,須要靠溝通協調與取捨來排解,專業的執著帶來本位的堅持,資源有限的狀況下,對目標的承諾,往往只是一種盡力而為(無奈與脫責-少了當責)的焦慮感,這些現象並非專案管理的本質。

開始把以前寫的113篇專案管理文章,再次整理,拿出來分享。本還擔心內容是否會有過時的問題,畢竟環境變化如此之巨,以前的管理還管用嗎?仔細看過一遍,發覺到自己多慮了,基礎性的管理知識,系統化的管理,是談原理原則,基本不變只在運用上有所變化。況且最近在很多場所,看到專案的問題還是沒有什麼多大改變。台灣從2000年以來,PMP認證已超過萬人了,可惜的是專案本質進步不大,多了一些新的元素而已。這些文章還是有參考價值。與時俱進的做些編修與整理,再次拿出來分享-「PMP沒有教的專案管理」,希望能夠幫助有心在專案管理發展的PM。

以下我們就來談談專案管理的一些基本要件:

專案管理不是喜不喜歡的問題,有人會認為,既然專案管理是在改善功能式組織(金字塔式官僚組織)的解決方案,那不如把所有的任務都以專案管理模式來運作,不是很好嗎?這就是6 Sigma、OKR的動心起念吧!問題是這樣嗎?組織談永續,專案重點在特定任務,兩者之間有著根本上的界線,您覺得可以成為一體嗎?

專案管理是有些基本要件的:「為何?」與「內涵」會在後續文章中陸續說明。基本要件有:

1. 必須有特定的任務、明確的目標;

2.在特定期間、有資源投入;

專案管理的管理重點:任何專案,都以Cost、Quality(Technical)、Time為主要目標。再往外衍伸,行銷、製造與技術三個領域的共創,本身就有九種可能的矛盾存在,何況再加入資源的配置問題,專案本身就是組織的策略性活動,以追求資源效率最大化為目標,因之,管理如果失焦,自是無法達標。專案管理的重點有:

1. 時間、成本、技術、資訊、合約管理

2. 介面、人力資源、溝通、衝突與風險管理

專案管理技巧的運用與為何專案問題多:VUCA新常態對專案的情境描述很貼切。以前常說「天下間唯一不變的真理就是變,唯一確定的是不確定」,VUCA帶來的不只變,還多變;不確定性與複雜性也非以往的專案所認知的。只要了解專案屬性,焦慮感的由來自是有其道理。

1. 跨機能團隊 + 專業分工 + 有限資源 + 目標不確定(模糊性)→ 衝突管理

2. 專案的新穎性 + 特定期間 + 不確定性 + 易變性→ 風險管理

3. 追求顧客滿意 + 資源效率 + 創意需求 → 績效管理

4. 專業本位 + 技術創新 + 有限資源 + 複雜性→ 專案規劃

專案管理的核心人物是專案經理人(PM、PL都有人用),當接受到任務指派後,專案經理人應該針對任務,成立專案(Team building),展開專案定義(包含使命、目標、策略及範疇等簡稱「專案章程」)。運用專案管理技巧,進行專案規劃(包括業務解構(WBS)、資源盤點、工時評估、任務分派、時程計畫、預算規劃及風險評估),這是專案的最關鍵程序-專案規劃。

專案進行過程中,專案經理人必須時時關注專案的進度與預算成本的控制,問題發生時,做出最佳決策,讓專案依計畫目標完成,是其最大使命。專案經理人在專案運作上,必須被充分的授權,本身也必須具備充分的管理技巧,才可能完成任務。(1970~80年代很少有人談專案管理,除了國家級的大專案以外。那時專案經理人基本上是以課長級中階主管為基本條件,亦即當時企業內的中間主管是必須具備這些管理能力:如目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品質管理。計畫、溝通、激勵、組織管理、業務管理、問題分析與解決等等。現在企業在員工教育訓練上,受到大環境影響,中間主管的訓練也都不如以前,課長級的能力難以等同視之)。

從這個角度來看,專案管理又成了另一門顯學(管理本來都是原理原則,其實可以很Easy的),ERP與BPR是PM的Application Killer,在90'年代的變革管理與Y2K的衝擊下,導入ERP的需要,PM的人才需求爆炸,PMP成為管理追求的新方向。但是否學會了專案管理,所有的專案就此一帆風順?遺憾的是,答案是否定的。東方與西方管理最大的不同點在於文化,而非知識與技巧。(K、S容易學、A不容易懂)

商業管理的一些管理技巧,是從西方工業革命後才大步躍進的。而這些管理也大部分是西方發展出來的。西方人的做事態度與價值觀,與東方人有極大的差異。西方人視獨立與對任務負責是基本要求(任務導向、人情非重點);但東方人卻是以人情世故,聽命行事為職場工作哲學(先做人再做事)。當這些管理都以西方的職工為基礎,發展出來的管理模式,要直接套到東方人職工的身上,絕對會格格不入。不可否認的西方在管理上還是比較有效率,強調任務、目標,無需浪費太多時間在人際關係上。強調人情世故的東方管理,如何融會貫通,是不可忽視的重點(東方人花多少資源與時間在人情世故上,不知有沒有人統計過?)。

經濟發展讓世界成了M型社會,對專案管理的過度熱衷與高度排斥的兩極化發展,也讓專案管理形成另一個M型管理現象。很多人對專案管理的不屑,是緣由於受到太多的挫折;而另外有一些人,感受到21世紀是專案管理的世紀的時勢所趨,熱衷於專案的認證,形成一股風潮。認證本身是一件好事,可以藉由認證來證明本身具備合於標準的能力。唯遺憾的是,很多人為認證而認證,其實對專案管理卻還是十足的門外漢一個。最近很熱門的專案經理人(PMP)認證,在兩岸是年輕人無悔的最愛,但這些PMP證照拿到後,帶出來的專案的效果又是如何?值得深入探索,這部分不多談。中國人的考試功夫,要拿PMP本身並非難事,但要做好專案經理人,則不是一張PMP執照可以告訴您答案的。

到底東方人的管理與西方人的專案管理,差異有多大,在運作專案時,必須要注意甚麼?這些都是有心走這條路的年輕人必須面對的。今天就暫且談到此,下篇來談談東西方的管理差異。也藉重孫子兵法,來看看是否適用於專案管理的領域,敬請期待。

註:*1:PM:(PM)簡稱廣被應用,有幾種不同的內容,必須注意。

  1. PM:Project Manager(專案經理:專案的靈魂人物,重點在任務的完成,偏向臨時編組的型態)
  2. PM:Product Manager(產品經理:負責產品的事業性管理,涵蓋商品企劃、產品規劃、商品行銷、產品損益、營業管理等等商品戰略,相較於專案經理,偏向事業性的管理)
  3. PM:Program Manager(方案經理)屬於大型專案,一般都涵蓋多個小專案,大多屬於國家級的專案。有些人會誤解以為這是軟體開發的「程式經理」,那是另外的一塊,技術性的管理。

PM從1965年發展以來,也經過無關緊要的時期,拜了IT產業的快速轉動,技術與產品開發的快速發展,1990年代PM成了顯學。Y2K的MIS變革到ERP的系統管理,系統開發的迫切需要,PM的快速、彈性,成了管理的新寵兒,PM的管理模式,成了顯學,認證的PMP如雨後春筍,過江之鯽、前仆後繼地取代傳統的管理。其實PM管理模式在80年代的QCC就是一種專案管理(功能式的專案,非目前坊間所習知的專案式專案管理)。但專案管理的內涵與技巧,還是離不開管理的原理原則,把基礎功練好,才是根本之道。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