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3
COP 30結束了,超過五萬人參與,花了大把銀子,燒了多少CO2,就只為了一個確認下屆(COP 31)在哪裡開會,一事無成。要求全球跟進配合的聯合國,做了一個最壞的示範。也難怪有人反ESG(Anti ESG),認為是假議題,這次的COP 30又是一個落人口實的活動。這次的專案碳足跡(PCFP)有多少,有人算過嗎?陸海空全出動,砍樹林蓋會場,極盡奢華的好似舉辦嘉年華會(有點以戰止戰的味道),卻是全球領袖出席人數最少的一屆,2030 SDGs冷卻了嗎,ESG?
如果您已取得碳盤查認證、或是幫別人做碳盤查的顧問們,教別人碳盤查的顧問們,麻煩幫忙算一算吧!連專案碳足跡都算不出來,不要再提碳盤查了,都是漂綠!這次COP 30唯一的貢獻就只有決定下次開會地點,沒有任何決議。硬要說有的話,就是為COP 29會議決議,協議第六條的碳交易背書罷了!ESG又回到MDGs的原點!是不知道?還是知道不知道?
「我知道!」「真正知道!」其實不簡單,卻很麻煩。輕則,再來一次地「嘗試錯誤」成本不斷;重則,可能會造成很多難以彌補的錯失。以台灣綠能光電場設置環評的重要性來說,就很有討論的空間了!當專家告訴你:這種事很簡單,可是總覺得似懂非懂,那就意味著這件事情的難處不在技巧或是工具,而在於形而上的內涵與核心思想。光電場的設置對台灣而言重要性在哪?要解決什麼問題?又會帶來什麼樣的問題?更重要的是真正解決了問題沒?
但是...上面所提的幾個問號,沒有一個明白的說明外,更重要的是已看到一籮筐不利永續發展的現象出現,政府卻還在爭吵著要不要環評的程序,本末倒置。友善環境倡議團體自卸戰甲,在公聽會中放棄立場可以體會,畢竟沒錢寸步難行,靠政府的奶水很重要(老百姓不知道,要來支持環評倡議團體很難),幫忙背個書,以台灣人健忘能力,船過水無痕,始作庸者又不是友善環境倡議團體,有事也不會怪到自己頭上,只是失去了非營利事業單位(NGO,NPO)的核心價值與立場,因為不知道(知道還為的話那就不應該了)!
又如,很多企業都在舉辦供應商大會,這是採購品質保證很重要的一個程序,老闆對採購的重視度,企業對永續與供應鏈價值的重視度,都可以從供應商大會的程序與內涵看到。玄嗎?「其實你不懂永續價值鏈的意義」是最主要的原因,不知道不知道。
供應商大會找個專家來發表一些重要的趨勢看法,與供應商做些互動與宣示,佈達公司的下個年度目標與期待(好一點的有Road Map),形成一種口號式的共識,最後喝杯酒熱鬧一場,以為這是供應商大會。還沾沾自喜地以邀請到的專家與演講主題自豪,殊不知這樣的供應商大會帶來的機會成本有多少?因為不知道,何謂「供應商大會?」
供應商大會的核心議題有四道門:
1. 把關:品質保證能力的實踐,供應商之所以為供應商,必須具備合格的條件,技術、產品外,有競爭力與品質保證能力(涵蓋QCDS,未來還要加上ESG,等於從四個維度要延伸到十二個面向,此議題有點廣,未來專刊討論之)。能否如當初遴選的條件(SQA),運用供應商績效評估的程序來加以驗證,並適度的給於感恩與激勵,維持共榮共存的供應關係,是第一要務。
2. 共榮:企業經營除了忙碌外還是忙碌,忙碌意味著業務的持續性與生產力,請不要誤會,忙碌與空忙、瞎忙不一樣。忙碌是不會讓資源閒置或是無所事事,並非常常加班的忙碌(常加班就不是生產力的表現了,如果不知道原因,意味著瞎忙;如果知道原因,卻還是讓加班持續,那就是空忙,加班對生產力的影響很難評估,不容易知道。)採購的資源運用,80%的時間應該花在供應商身上,其中有40%可能是因為品質保證衍生的業務,屬於TCO(Total Cost Ownership)的無形成本。提升採購的生產力,供應商的品質保證能力與與時俱進的配合條件是關鍵。供應商大會是塑造這股共榮共存的激勵的重要程序。企業的經營理念、願景策略目標的轉譯,轉換到供應商的品質保證體系,讓供應鏈(或中衛體系)有一以貫之的品質保證能力(ISO-9001-2015的基本觀念),如何實現?就是供應商大會的一個重要程序。(這是很多企業只做到表面的表揚的一種現象)訓練與共創、協同作業是重點,這也是大會的主軸之一-如何展現供應商的品質保證能了。
3. 共存:變化的VUCA環境,2030 SDGs、ESG、CBAM等等全球目標,面對品牌與市場對節能減碳的要求,以代工為主的台灣企業,首當其衝的被要求配合。Scope-I與II已夠難纏了,未來要做到Scope-III的盤查(2026/4台灣將啟動Scope-III,據說可能會延後,畢竟CBAM都延後了),供應鏈的碳管理(不喜歡用盤查,那是繳作業心態,管理是有責任與目標),是關鍵的一環,卻也是最不好處理的鏈條。本來就不擅供應商品質保證的台灣企業,一切以Cost為最優先,明知國外客戶是以ESG來作為談判籌碼,還是不得不遵行,形勢比人強。問題是互相如何共識,不只是一句話(做ESG、RBA、TNFD...)可以擺平的,協同、共創的體制,是透過供應商管理來達成,供應商大會是個平台,不知有否看到著樣的連結?彼此間的利潤提升,還是你輸我贏?還是供應鏈的利益最佳化?是供應商大會最精彩的一面。
4. 成長:企業經營的核心既是永續,成長就是重點,學習與精進是最重要的手段。供應商大會是塑造永續條件的一個舞台。永續不是目標,是理念的實踐,無止盡的持續改善。透過標竿學習與供應鏈的共同成長,供應鏈與ESG的核心,教育訓練是重中之重。影響力投資在供應商大會中看到彼此投資的價值,是傳統採購比較沒注意的一面。
要把這道門的關,在這樣的核心理念下的經營活動,不是一天的大會,而是一個共榮共存的供應商管理平台,您知道嗎?
依此,供應商大會的內涵包括:供應商評選(事前把關:宗旨、標準、工具、能力、方法、組織與流程等),供應商管理(事中管理:SRM、績效管理(QCDS)、技術與支援(ESI、DFX)),供應商評核與稽核(系統監測:CFM、EDI、方針管理等),供應商大會(永續推進:ESG、Benchmarking、Co-Creative)等。細部活動包括評選機制的設計、供應商的品質保證標準與流程、供應商的績效評核與報告、供應商的品質稽核、供應商大會議主題(採購)與互相討論主題(供應商)、供應商政策與策略目標(Mission & Vision、含Strategy、KPI與Action plan)、戰略校準與行動計畫展開、日常管理數位化(EDI、SRM、SCM)的推動、以及第二方、三方稽核。
這就是供應商大會的規格,您知道嗎?企業經營者的戰略規劃,採購本身的SMT跨機能管理小組,供應商的SMT以及戰略規劃、教育訓練體系、數位化與ESG的雙軸轉型等等,採購不只是採購,供應鏈追求的整體利益極大化是供應商大會的核心理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