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日 星期三

管理其實也可以很easy--歲末年初反省與回顧-III 淺談知識經濟

好一陣子沒有聽到有人提起知識經濟的話題了,昨天偶然聽到這個名詞,勾起了許多的回憶,這是一個健忘症充斥的地方。知識經濟曾經在台灣風光過一陣子,記得沒錯的話,應該是2000年前後,張俊雄先生當行政院長的時候,整個政府重心就在談知識經濟,只是當時談的知識經濟,偏向知識管理的範圍,沒有真正觸及知識經濟的領域,以致於很快地就消失了熱點,慢慢地被淡忘。當時南投地方行政局每個禮拜的課程之密集,談知識經濟,公務員人手一冊知識經濟,一時洛陽紙貴,讓人看到台灣的一道曙光,很快的這股熱潮消退,再也沒有人談知識經濟了。
知識經濟與知識管理是一個概念,卻是不同的範圍,一個是透過知識管理,把組織的智慧有效的被保存、活用、擴散,以達到學習型組織的層次,屬於知識的管理。而知識經濟的範圍比較偏向於藍海戰略,把傳統以人為基礎元素的經營型態,透過知識化的運用,以創新與變革的面貌呈現的經濟發展,套用現在的流行語,就是創新。創新也有很多層次,從點子到創意到破壞性創新,端看策略的不同而有所改變,最大的差別就是勞力經濟與知識經濟的對比。
勞力經濟指的是靠勞力賺取錢財的經濟體,產出與投入成正比,時間成了重要的元素。代工產業就屬這樣的經濟體,沒有訂單就沒有收入,收入的高低與投入的時間成正相關,而且關係密切。傳統的計程車司機就是最典型的勞力經濟,計程車沒有載客就沒有收入,空車還要花成本,最大的收入就是24小時載客,但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計程車司機都很辛苦。
但就是這麼簡單嗎?如果計程車司機如果有知識經濟的概念,還是會改變的。台灣大車隊的成功經驗,就是知識經濟的一種表現,所以說知識經濟與行業無關,是任何領域都可以創新。
今天早上看到新聞上出現一則呼籲,政府官員希望企業調薪,企業老闆則回應先讓企業賺錢,一個妙問妙答的檯面話,一堆笨蛋加三級的官員與得了便宜又賣乖的企業老闆。這些政府官員不知在想些甚麼,這連三歲小孩都猜得出的答案,台灣的企業主如果有社會責任,台灣的競爭力不該只是如此。
政府官員想用道德勸說是自討沒趣,不懂得無奸不成商的道理。如果懂了還如此說,那就該下地獄,以障眼法來掩蓋自己的無能,這種事情就只有直接調高基本勞工薪資,逼企業主重視勞動力效率,而不是只會犧牲勞動力來賺取黑心錢,還嗆聲企業經營不易。
物價、匯率、訂單都無法控制下的台灣企業,只有薪資是老闆可以控制的一塊,哪有如此簡單的調薪。16年沒有進步那是員工的事,公司賺錢肥了經營者,16年來台灣企業產值提升了多少?說沒賺錢都是昧著良心說瞎話,只是賺得不夠多而已,勞工只是賺錢的工具,召之即來,揮之即去,何必手軟。
這些老闆大概不知道,這種心態也是台灣步入末途的主因。競爭力節節敗退,主要就是勞動效率太低;勞動效率低,跟由於企業主對勞動力的解讀,只會用勞工的時間,根本沒有用到勞工的能力與頭腦。這種想法不改,台灣的最佳情況已過去了,未來如何,那就等著與東協國家競賽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