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3日 星期四

管理其實也可以很easy--互聯網思維-II

最近互聯網突然熱門起來,與掏寶網的光棍節有著很直接的關聯。光棍節的電商傳奇,讓世界對於網路商店的威力開了眼界,一時間互聯網成了熱門話題。互聯網的魅力無窮,又呈現在哪個維度,如何影響?恐怕是很多人關注的焦點。
目的與手段,總是困擾著管理者,到底管理的意義在哪?互聯網難道就是目的嗎?當然不是,那只是一個工具,在21世紀出現的一個技術,再過20年後,搞不好互聯網這個名詞都成為歷史,只是現今當道而已。
善於利用時勢與技術的人,有其方便之道。相對的,方便的背後就是習慣領域。看看胡雪巖的商道,富可敵國最後為何還是消失了?就是一個必然--鐘擺理論。習慣領域、政治瓜葛,加上一個人的決策,最後終究埋沒在歷史洪流。
英國某大學針對世界上的成功企業來分析,無論在獲利或是營收方面,前百大幾乎都是歐美企業,東方企業不多,可以用很少來形容,Why?得到的結論是三個要素,分別為法制、道德觀以及公平競爭,當然語言也是一個加分的條件。從這個面向來看,東方企業在很多方面是遠遠的不夠。
那天聽到一個朋友轉來一篇觀點,有家公司因為某位員工體臭嚴重,老闆不得不找個顧問來辦個訓,希望解決此一問題。顧問不以為然,卻也不能直接拆穿,告知老闆,難道就要在大庭廣眾之下,拿個浴缸教所有同仁如何洗澡嗎?
這樣的提問,似乎可以點醒老闆,這種問題的解方,並不在講師,是公司內部企業文化的問題。聽完這段留言,心裡真想大笑三聲,這就是大陸學引導專家的想法。大陸最近很流行引導,一堆拿到證照的專家,有其本身的優勢,卻存在很大的偏差,把手段當目的了,難道引導是目的嗎?
當然不是,引導只是個手段。既然是手段,當客戶碰到問題,自然要以有效手段幫客戶解決問題。看不起客戶,認為客戶很Low,把問題拋回客戶手上,看似贏家,只會帶給客戶更大的挫折,如果客戶本身有此領悟力,還需要請引導專家來處理嗎?
大陸目前存在最大的問題在於手段太花俏了,這點有台灣很多的影子。台灣把很多錯誤的觀念傳到大陸,是淺移默化的傳導,沒有任何空隙,卻是以訛傳訛的現象。想到一個案例,當初富士施樂(全錄)公司在深圳觀瀾湖設廠,起初因為員工素質差,品質無法突破,困擾著派駐的日本主管。甚至派駐生產線每個站一個日本品質人員,還是無法有效的解決品質問題。苦無良策之下,還是回到原點,啟動全面品管理。
主管發覺到,作業員的品質沒有改善之下,生產線的品質難以解決。為此,把員工新入崗的教育訓練,增加三天的生活禮儀訓練,讓員工懂得何謂生活後,才開始教導技術所需。很快的,品質得以有效改善,日本人再也不用為此煩惱,這就是教育訓練的價值。回頭看看那位國外的引導專家,不知道他把引導當成是目的還是手段,主要的意義又在哪?
大陸這種心態如果無法改變,引導技術永遠只是一種花俏,對整體管理品質無濟於事。可惜,這種論點很多人不想聽,這也不只是大陸人,可能台灣學引導的人都有此想法。任何管理技巧都是手段,不要把手段當目的耍,那是很可怕的事情。手段永遠都為了目的而活,可以很靈活的套用,自然不存在那些好?那些不好的問題,互聯網思維也是一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