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30日 星期四

管理其實也可以很easy--互聯網思維-III 細緻化管理

在台灣,顧問,看似一個很高尚的職業,在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下,慢慢也成了賣鐘點費的教書匠。那天與一位朋友聊天,朋友是個傑出的業務員,業績卓越,最近有大公司來挖角,紅鸞心動。跳槽,當然會有更好的待遇,卻也必須面臨重新建設團隊的現實。朋友提到,寧願找一個能力強,雖然理念不見得很合得來的人,也不願多花時間來培養一群未知數。
這是一種思維˙,直接了當,就是著眼於效率與業績。對於中國人而言,很多老闆不喜歡這樣的做法,主要就是擔心衝突。對於以合為貴為中心思想的中國人,害怕衝突帶來的機會成本,卻因此賠上更多的無效率成本,讓企業成了訓練所。
台灣人做事情,很具模仿力,卻永遠模仿不到細緻化的精隨。大陸人更不用說,大而化之,3M民族(馬馬虎虎、沒有關係、沒有辦法),要想改不容易,卻不是不能改,重點是要從根本做起,才能發揮服務設計思考的精神,否則都將只是在幾個方塊中打滾,進不了大堂。
記得看過王志剛博士寫的一篇投稿,當初他貴為經濟部長,有一次到日本出差,搭飛機到日本,迎賓官員帶領下進駐日本東京帝國大飯店。進入到酒店房間,看到桌上有一籃水果,只放著一顆哈密瓜,旁邊放著一個小信封。
應該就是迎賓之類的歡迎紙條,王部長不以為意的,打開看看。紙條上面寫著:歡迎蒞臨本酒店,奉上哈密瓜一顆,請貴客於幾點幾分切開來享用,祝您旅途愉快!百思莫解的王部長,為何吃哈密瓜還需要看時辰?這個疑問讓他有點迷惑。
就姑且一試,僕僕風塵,先沖個澡,換件衣服,看看時間差不多剛好,就拿起刀子把哈密瓜剝著來享用。一種說不出的驚訝,從來沒有吃過這麼甜的哈密瓜,讓王部長百思莫解。本身學行銷的,自然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就請了酒店經理過來,請教酒店為何能夠弄到那麼好吃的哈密瓜?又為何能知道何時享用是最佳時機?
酒店經理說到,為了讓客人有個最好的享受,把客人的行程都安排的好好的。從客人下飛機上了禮賓車,酒店就從配合的水果商訂來已成熟的水果,依據時間,客人剛下車心情還未穩定,這時再好的水果都發揮不出水果的價值。等到客人稍事休息,沖個澡後,時間上就是享用水果的最佳時機。其實說穿了,就是一個小型專案管理的徹底實踐。這就是細緻化的表現,不在有沒有,而是為何有?有甚麼?如何有?
最近世界出名的六星級酒店阿曼聽說也是如此,會在客人回到酒店時,進入到房間,洗澡水都已準備好了,而且剛好是最佳溫度。沒有細緻化的思維,無法做到如此的細膩,這種事情不是靠硬體來實踐的,是靠一顆心與基本功夫,加上以客為尊的服務設計。
昨天到中國信託去辦點事,九點銀行開門第一個進去,希望趕快把事情辦好。進入到櫃台,看到櫃台小姐正在準備,足足花了幾分鐘才開始叫號。在旁邊真想拿手機拍個紀錄片,想想算了,干卿底事。這就是欠缺服務設計思考的現象,開門的意義就是一切都準備妥當,可以上線服務了,而不是九點開門才開始準備。
中國信託在服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卻是台灣銀行的通病。其實國內銀行在接待上都下了很多工夫,就是做得很表面。門口有人招呼,大堂上卻總是看到一堆人等著,櫃檯就是忙著處理內部事情,空讓客人等待。這些人也很無奈,對啊!工作並沒有停頓,只是忙些甚麼根本沒人在意。這種不看大堂有多少人在等待,只顧自己忙碌的現象,說明流程有改善空間,與少了顧客導向的思維。
短短幾分鐘的等待,就是細緻化的要求,容易嗎?太難了,沒有從根本的理念與態度談起,加上有效與正確的教育訓練,從內心塑造出顧客導向的基因,是不可能做到的。服務絕不是SOP教條式的背誦,是打從心裡發散出來的自然反應,就是要讓客戶滿意。這就是服務設計思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