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31日 星期日

管理其實也可以很easy-消失的地平線,創業精神突然不見了

2023-12-31 Anthony Liaw
那天(2023-12-28)去台中參加亞太善意永續發展協會(ASIA Pacific Goodwill Sustainable Business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 簡稱AGA)的第二年年會。一個活力十足的協會,分工明確,從接待到會務的進行,與年會中穿插的抽獎活動過程,充滿了善意與愛意,讓人羨慕的年會。
是什麼原因?有什麼理由驅動出這股能量?就是因為是「善意協會」就會呈現的能量嗎?想了很久,也仔細觀察了一整天,歸納出幾個小小的看法,提出來分享。
原因很多,成功關鍵要素(KSF)也可以羅列清單,但最主要的原因可能在於呈現出來「當責」的氛圍,而「當責」又來自於「創業精神」的展現。今天就來談談創業精神。
當天看到的場景,有幾個情境值得好好分享,譬如:組織的歸屬感、團隊精神、組織分工、沒有你我他的R & R,互補的任務、媽媽心理等等…簡單說明如下:
1. 組織的歸屬感:這個協會去年才成立,前面八年時間是以聯誼會的性質運作。成員對於宗旨與理念的投契,發起成立協會的議案,於去年正式成為協會。在台灣推廣善意的倡議單位不是沒有,一般非營利組織受限於資源的取得不易,往往只能走一步算一步。這個協會的成員,來自於理念的自發,本身又大多是企業經營者為主,資源不是問題,常說的萬事起頭難在此協會不是問題,對於理念的推廣,依循發展計劃邁步向前,自有其得天獨厚的一面。對於平常熟悉與市場業績衝刺,變化多端的商業競爭,賺錢讓企業把靈魂放在上帝的十字架上,那是忙碌的藉口。每個人都有善念,經商之餘,能夠讓善意發散,讓社會變得更和諧,是台灣人最近幾十年最迫切需要的元素,這樣的理念把善意勾引了出來,為善最樂。
2. 團隊精神(Teamwork):理念的認同,業務推廣上,自動自發地參與會務,有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全員參與的影子,可以從敬酒的過程窺探,一定是團隊活動-非個人。協會會務運作以委員會來執行。新創事業,組織規模還不大,革命情懷濃厚,委員會是由全體會員自主認領,形成一個堅強的專案組織。會員基本上都是企業主或是企業管理者為主,平常忙碌中分身照顧會務,誘因不該是金錢,畢竟剛成立的協會不會有太多資源的。理念的認同,願景的揭露,滿足了支撐企業創業維艱的力量,經營理念讓團隊的目標更明確展現出傳統組織看不到的當責氣氛。經營理念是創業者的獨家配方,影響周遭的人事物,卻不容易複製。
3. 組織分工、沒有你我他的R&R:組織與產品一樣,會經歷生命週期的過程:萌芽期、成長期、成熟期最後走進衰退期。萌芽階段是組織剛成立的過程,缺管理、缺資源、缺人、缺業務等等,嚴重點的舉步維艱的困境,是草創初期的困境,此時組織追求的是「我要活下去」。但這個階段也有一個一般組織看不到的現象,就是沒有組織、流程所規劃出來的R & R。一個人當三個人用是常態,主要是那份發自內心的參與感,沒有誰的工作,互補與支援,把事情做好為原則,這就是創業精神的一個表現,多久會消失?第一代創始會員離開的時候開始會出現變化。
4. 互補的任務:就是因為沒有你我他的R&R,業務的互補,形成接班人的氛圍,業務推廣都無需派任或指定,依據會務需求,自動自發的補位,(有人工作忙碌,會有人主動補位)這在NPO組織中,是最難做到的,畢竟會員平常業務在手,參與協會只是經營外的社會公益活動。這種現象有點「雁行理論」的味道,領導帶領團隊前進,需要時自動補位,讓隊形保持最佳狀態。這是一般組織最不容易看到的經營課題。組織內各司所職,沒有KPI就沒有動能的職場文化,都沒錯,卻讓經營績效慢慢流失於組織流程與執掌間而不自知,就是創業精神不見了。
5. 媽媽心理:這也是創業精神的最大發揮。全體都是創會會員,對於協會的運作,就像媽媽帶小孩的過程,從呱呱落地開始,小心呵護的母愛,發揮得淋漓盡致。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在這裡可以看到這樣的氛圍。這也是企業無法維持創業精神的一個盲點,當組織不斷的成長,就像一個家庭小孩越生越多,媽媽照顧小孩就難以像第一個小孩一樣,無微不至,接下去就不能再強調創業精神了,進入組織的成長期,必須面對快速成長的效率追求的組織規劃。
創業精神是什麼?可能很多人都想一虧全貌,卻不容易。組織的成立,不一定都是理念開始,有些也是因緣際會而出現的,要把創業經營與永續畫上等號不切實際。但創業精神透露出來的是一份敏捷組織的精實管理模式,反倒比較接近稻盛和夫的「變形蟲組織」,如何維持?相對對很多人來説,都是痛苦的體驗,畢竟,創業者的心境,沒有時間多想。一旦站穩後,又不想多想,也沒人願意重複艱苦的過往,不知不覺中消失也是必然。
這是一個收穫滿滿的學習,回頭看看自己的協會,可能很多人會說不能等同相比。也確實,會員組成不一樣,成立31年與2年的條件不同,這些都是實情,重點是永續的路上,標竿學習可以少走很多的冤枉路。複製做法只會四不像,複製策略更是買到「永生花」當「自然」來看待,如何找回創業精神,或許也是自己的一個階段修為的議題。
如果聽到第一代創業者抱怨「我們的創業精神都跑到哪裡去了?」不妨告訴老闆:「因為我們成功過…(「來」或「去」!)找得回來嗎?你說呢?當你不再想要改變,或對改變產生懼怕與排擠,或開始只想把事情做得更好、只看到碗裡的那點剩飯、覺得以前的作法都很好,感覺不到學習的重要…等現象出現時,建議可以盤點一下每個人的創業精神(POS : Personal Operation System),因為那可能就是老化的現象。記著!這種狀況不容易自我察覺,有點像精神病。但可以看看周遭的人,是否不再多講新鮮事,只圍繞在過去的輝煌戰績?那就是老化看上你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