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日 星期四

管理其實也可以很easy--八仙樂園粉塵爆炸的省思-1 企業經營永續之道

防災工作不可免,是災害預防的重點。預防與治療,對人類而言,雖都能夠琅琅上口:"預防重於治療",反應在實際的行為上,卻是不見棺材不流淚,防災意識薄弱得讓人驚心動魄,特別是中國人。
日本可以說是天災最多的國家,地震、颱風、暴雨、海嘯等等,也因此養成日本人與自然共存的生活觀。既使如此,還是以防災為國家的重點政策。日本企業每年都有一次全國性的防災演習日;每個家庭都會準備急難救助包,保存期限十年,就希望不要用到,但實際上還是會在期限內找個時間用掉,當作演習的一部份,形成另外一種產業(急難救助用品產業)。
台灣的防災,了不起就只是做到颱風、大雨等,也僅只於呼籲,基本上也沒有甚麼做為。至於地震、海嘯等,根本沒有任何意識。八仙樂園的粉塵爆炸,對一般工廠而言,那是公安衛很重要的一個基礎管理--粉塵管理。企業必須有完善的措施以避免粉塵爆炸,意即粉塵本來就是一種極不安全的物質。這樣的物質被拿來當娛樂用品,本身的常識認知就極度缺乏,明知故犯的話,那就不能原諒了。
喊醒台灣人的防災意識?太難了。全面品質管制的最高境界就是再發防止,就是希望能夠讓學費不要重複的繳,可惜沒人在意,也沒人會提出有效的方法,只因為TQM已不流行了。
把問題拉回到企業經營,企業談永續,絕對不能只看眼前,必須往前看五年、十年甚至更久的未來,才夠資格談永續。今天在電視上看到日據"阿政與愛莉"的一幕,阿政是日本第一個做出威士忌的釀酒師,堅持品味絕不妥協的專業偏執,與業務甚至老闆都造成緊張的衝突局面,就是堅持。花了幾十年功夫,總算做出符合自己品味的產品。
可惜好產品不一定暢銷,當時日本正值戰亂時期,景氣蕭條,加上對於蘇格蘭威士忌的煙燻味不熟悉,結果慘敗收場,甚至投資者都以回收投資即可,要求讓酒廠關門。專業與營業的衝突在現實社會屢見不先,好產品不一定暢銷的道理也很淺顯,歷史卻不斷的重演,就是那份專業的偏執與商人的唯利是圖的兩種不同特質的矛盾。
一位前輩從大阪到北海道來鼓勵阿政,阿政說了一句話:"釀威士忌是一份與未來接續的工作,現在釀的酒,放在橡木桶中讓其熟成,後人才可能品嘗到好的酒。所以無論如何,每年釀原酒是必要的工作,否則就無法持續。....."
這句話聽來好熟悉,這不就是企業經營,戰略人資所討論的人才的選用育留嗎?沒有新人進來的企業,或者新人沒有經過熟成,就立即追求戰功的用人之道,結果一定是衝擊收場。這就如急就章的原酒,沒有經過熟成,根本不可能成為好酒。或許可以從外地買進原酒來勾兌(就如企業從外面挖腳),會失去酒的原來堅持的品味(企業文化)。原酒、熟成、勾兌的不斷試煉,慢慢淬煉出釀酒師品味的獨特風格,這就是酒的世界,也就是企業永續的基因。所以才會有5年、十年、十五年....等等的陳年酒,再再都是前人釀出來的酒,後人發揚光大的。
企業的知識管理不也是如此? 新人進來如原料,經過煉製成原酒,每年份的原酒會隨著時代改變而不一樣。如果企業堅持企業的過去文化思維,當時代劇烈變化時,一定會出現格格不入的文化衝擊。結果就是一句話終結:"現代的年輕人,太難管了,根本不知道他們心裡想著甚麼!"葡萄酒如此,威士忌如此,人才更是如此。還是要依當年份的條件,做出最好的原酒(找到最合適的人才),進行熟成階段,這就是教育訓練與技術創新的過程。讓年輕人不會停留於一個五年,而是由五個一年熟成出來的功夫,是人才培育與訓練移轉的意義。
當時阿政為了堅持自己的信念,要釀出不輸蘇格蘭威士忌執著,向舊老闆提出辭呈那一刻,老闆說了一句話:"你是一位很好的技術員,但你不適合當老闆。老闆有責任讓週遭的人幸福,而不只是活在理想世界裡。"現實社會,阿政太多了。
為何好酒不成功?這是商品企劃的層次了,下期來談談為何?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