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7日 星期二

管理其實也可以很Easy-走火入魔的ISO-企業創新也需要標準化規制?

 2025-10-7

最近世界變得越來越有趣了?ISO為了提高企業創新能力,與降低創新的風險,出台了ISO-5600X的標準,很多創新不怎樣的組織,摩拳霍霍的準備接受這個標準的洗禮,無不期待導入ISO-5600X後,立即可以像黃仁勳一樣,成為世界首富!

與ISO-其他家族的標準一樣,公主與王子的故事,永遠是顧問標榜的美好場景。2030 SDGs的進度只能用慘不忍睹來形容;碳盤查的問題還停留在盤查工具、系統問題等等...原因為何?幾乎大部分的組織都導入ISO標準,為何成效差異那麼大?或許有人會說,導入ISO不代表有照標準來啊!這就是問題所在,難道ISO-5600X就不會有此現象嗎?(標準化八字箴言;做你寫的,寫你做的!)

最有趣的是創新是什麼,創新不是生產線,熟悉了以後效率就會好,那是一種打破過去思維的新點子。有多少的點子最後都封箱在組織的文件中?只因為從點子到創新的過程,有太多的非正常思維與作法必須具備,是一種打破習慣領域的程序,想用標準化程序來規範非常態的事物,結果大概又是一堆「創意評估工具」,與「風險評估的手法」出現,對創意本質的誤解,讓人訝異。如果這樣的邏輯成立,那AI就夠了啊,根本毋需ISO來加持。難道企業認為只要認證了ISO-5600X就會提高創新的成功機率嗎?還是說創新是可以用標準化來降低風險的嗎?看來ISO被邊緣化的焦慮越來越深,才會出現一堆對永續經營不見得有效,卻要花大量資源維護的標準化系統,管理的本質都模糊了。

一句話很有意義,不入虎穴焉得虎子,「People who avoid failure...also avoid success.」創新往往就在風險的隔壁,ISO居然認為有一套標準作業模式,創新的風險就會下降(如果企業本身就沒有風創新管理的程序,那只是把經營管理的基礎做好即可,何必多此一舉?,ISO大概也開始天馬行空了!看來最有創意的組織,非ISO莫屬了。

更有趣的是很多企業還興高采烈地捧著這方尚方寶劍,因為以前組織沒有創意可以怪技不如人,現在有藥可解了。組織的創意是因為程序不對嗎?為何組織會需要轉型?無非就是組織經營一段時間後,會慢慢出現習慣性的麻痺,開始老化,自然就會衰退而必須借助轉型以找回組織創業精神。如果轉型不過,可能慢慢衰退,甚至衰亡;轉型成功,一段時間後還是會再老化,這就是永續經營的重點之一。創意與改變,本來就是組織永續的必要基因,卻不是標準化程序。


沒想到ISO天才到認為只要認證ISO-56001的標準,創新的風險就會下降,試問黃仁勳的成功是一步到位的嗎?還是經歷過不斷的嘗試失敗才有今天的成果,ISO不免把標準化與創新矮化,改寫了組織永續經營的橋段了。Intel現在最迫切需要的,應該就是ISO-56001系列標準,有了這套標準,就有可能談創新。


川普也該鼓勵美國企業都全面導入ISO-56001,如此才有可能打敗中國,否則以美國的現況,製造也不行,紀律更難說,唯一稱霸世界的是花錢的能力,這也是製造起家的台灣企業最悶的地方。把最好的賣給別人,最差的留下來自用,賺取微薄利潤,薪資如何提升?

坊間一堆的標準化,企業內部有標準化的部門或功能嗎?如果把ISO管理部門當標準化組織來看待,那企業的標準化可能會如上圖所示,只看到投入,看不到標準化的產出。標準化是個很花錢也很專業的組織,卻也是很有價值的經營模式,標準化創造的價值是無形與長遠的,重點是這種人才台灣沒有培養。(學校有此相關科系、培訓課程嗎?連料號的編碼原則都搞不清楚的組織,最好好好研究一下標準化,否則把K/M當標準化,或是把ISO當標準化,那就失之毫釐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