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5日 星期六

管理其實也可以很Easy-台灣光復節的感覺

 2025-10-25

台灣光復節,這是一個值得紀念與慶祝的日子,80年的發展榮景,都因為這個日子所帶來。

然而在這塊美麗寶島上,卻出現拿這個節日帶來的民主制度所賞識的一切自由民主,卻否定這個日子的存在的聲音,而且還是當權者,讓人嘆息。打個比喻來說,就是拿家裡的薪水,卻不承認這個家的存在,豈不矛盾哉?

支持者的論點是「前朝的黨政不分、司法不公、操弄媒體、貪污枉法...」,所以被選票制裁,這就是民主政治。既然如此,就是這樣才會被換掉,如果這個邏輯成立,換掉後卻還是一樣,甚至變本加厲,那也意味著當朝本來就該被換掉,因為已不適格了,這才是民主。那網軍與青鳥又執著著為貪贓枉法護衛,所為何來?因為沒有民主素養與公民意識。

利用教育來改變年輕人的思維,這些年輕人已都沒有思維,何來正義可言。教育是希望讓每個人都有思辨的能力,可以把彼此不同調的事物,透過思辯,找到最佳解。可以不同意,但必須尊重是基本。回頭看看現況的台灣,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氛圍,值得驕傲嗎?當權者以教改的名義與資源,操弄課綱,讓小孩只剩下認知教育。一個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孩,這種認知作戰,讓小孩都變得空腦化。思辨能力喪失,盲目是最可怕的結果。這是戕害三代的事情,卻是當朝主事者的最驕傲的政策,台灣的未來發展堪虞。

教育的本質是讓每個人都能夠分辨是非,透過思辯,找到相對好的生活方式,而不是認知作戰的對與錯的似是而非觀點來左右。對與錯本身就存在思辯空間,幾十年前塑膠產業的出現,宛如救世主創造了世界經濟奇蹟。幾十年後卻因為氣候變遷的問題,與垃圾處理的麻煩,變成過街老鼠。是對是錯?很多的事物,經過時間與科學的考驗後,證明適當與否。

這種論證過程,在台灣已不可能出現,因為年輕人沒有思辯能力,只剩下選邊站的認知,這就是當權者利用權力製造出來的權力圖章。是教育出了問題,也是民主最不該出現的,在台灣,卻是再正常不過的一種現象。

一個沒有是非的社會,扛著民主的大旗,做出違反民主的事情,只因為掌握資源,藉由沒有思辯能力的選民,以選票製造機來左右選舉,台灣如何不亂?

一個快樂與歡欣的日子,如果說「光復節」不存在,理論上現在應該是日本國才對,光復本來就是失而復得的過程。從失去到再次擁有,回歸到自己的屬地,這是光復節的意義,不認同這個節日的人,要不就是奸細,要不就是甘願成為奴隸,否則邏輯是說不通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