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3日 星期六

管理其實也可以很easy--創新的十個重點-III

        創新的第四個重點就是『眾生為吾師,向周圍學習(Learn all surroundings of the project for serendipity.)』
        向周遭環境學習:捨近求遠是人類的通病,得不到的永遠是最好的。同理,創新也有類似的盲點,總認為習知的東西沒有了不起的學問,工程師就是要不斷地追求那些不曾見過的東西或事物。
         聖經,對很多人來說,只是一本上帝的教條,教徒遵行的典範而已。以色列人卻從聖經中求智慧與創新的引子,那是上帝埋在聖經中的智慧,要讓有智慧的人去追求,而不是給普羅大眾。
從       周遭的事物觀察過程,常會發現很多被忽略的細節。創新的源泉為需求,需求的來源卻是因為人們出現了問題必須要解決。同理可證,創新的靈感來自於解決問題的動機。從周遭環境中看到問題,只要具備改善意識,自會激發起創新的能量;太陽能電池的發明者,從植物的光合作用中,領悟到大自然的力量,想到也可以把太陽光帶給植物的能量,分享給世人(一個不損人卻利己的念頭,創新的精神--利他),就是這樣的一個場景。
         一件不如意;一個瑕疵;一次不方便的行為出現;或是每一個正常到不被注意的平常,.....都有其道理存在,利用觀察的力量,抱持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熱情,很多的不平常就會因此出現。創新不是一場富麗堂皇的拜拜,是解決生活問題的一種問題分析與解決手法。多關注,多去體會周遭環境的一切事物,成功的背後都有其相關聯的要素,如果能夠找到這些要素加以排列再組合,往往會出現驚豔的場面。只要有心,以周遭為師,創新的源泉源源不絕。
        創新不只是驚天動地的發明,當周遭 的一切活動處得很協調,其中一定有些共通的元素,就是這些元素讓一切活動顯得很協調,其中一定有些共通的元素,就是這些元素讓使用者沒有任何的壓力。這種元素存在人類歷史中由來已久,普羅大眾以想當然爾的態度接納,雖仍有不滿足,卻又有說不出的怪怪的,是一種習慣領域。這些都是創新的源泉,最近又被炒熱的使用者體驗與感性設計、設計思考等等論點,皆由此觀點出發,從周遭的事物來發掘新奇。從客戶的行為來找尋需求。
        接下來談談創新的第五個重點,讓體驗成為創意成功推手 (Secret of succeeding brands are shifting of experience)
        既然創新是在解決生活上的問題,那體驗將是最好的創新點子測試舞台。很多工程師設計東西,有很好的Idea,也有很棒的技術,卻總是孤芳自賞,以燙金的心態把產品推出市場。好技術、好東西不見得會是成功商品的哲理,是不變的原則。客戶從需求的角度來看產品,要能夠感動使用者,讓使用者有一種"你比我了解我自己的感動",滿足了需求,也解決了問題,自然就是好產品。
        更高招的是,解決問題的過程,衍生新的需求,是創造需求的感動,這就是感性需求追求的目標。如何將好的點子,除了快速做出雛型機,商品化以外,盡可能的讓客戶體驗,讓客戶做為概念的測試者,是創新成功的最佳手段。
        iPhone成功後,使用者感受到APP的力量,成為市場主流。後來賈伯斯推iPad的時候,也有很多人不以為然,總認為兩者產品特性與機能太接近了,重疊性太高,會多買一台iPad的人應該不多,有也可能會排擠到既有市場。
        結果讓很多人跌破眼鏡,很多iPad的買者就是iPhone的使用者。使用iPhone的體驗,讓這些人對於在特定用途上有了更多的期待,此時iPad能夠滿足iPhone不同的畫面需求,那種體驗的效果讓兩個產品都是贏家,而不是排擠效應,是一個很好的案例。
        設計思考也好,感性設計也罷,都是從客戶行為來掌握需求,進行產品測試的過程,模擬情境不如直接讓客戶體驗,以客戶體驗來為產品說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