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8日 星期四

管理其實也可以很easy--創新的十個重點-IV

觸類旁通,應用類似的現象(Finding new engagement is from seeking similar situation)是創新的第六個重點。
專業到了一個階段,很容易陷入領域框架跳不出來,最典型的就是習慣領域。你我周遭的事物,都存在某種程度的原理原則。這些事物看起來完全不同領域,卻隱藏這一些共通性元素,如果能善用這些共通點,創新的範圍就寬廣多了。
類似不是抄襲,很多人誤解,以為就是抄襲別人的點子,其實不然。類似中有相同的元素,但運用之妙,不見得是同樣的情境,卻有畫龍點睛之效。
如果把一些成功範例整理出來,會讓人會心一笑,怎麼英雄所見略同?這是日常中常見的現象。成功的要件,不管是甚麼產品,都有一些共通點,姑且稱之最大公約數。這些點就是客戶真正需要的,也就是有了這些元素,客戶滿意之下產品成功。
工程師不願意蕭規曹隨是很好的念頭,一昧的以自我為中心,不去關注客戶的需求,也只能以失敗收場。
不是要工程師抄襲,更不是要複製,而是要掌握那種無形的需求共性,以技術差異來表現。產品設計本來就不該太出世,真的有那麼好的技術,也需要有好的市場教育來啟蒙客戶,否則只能感嘆路遙知馬力,馬卻在途中垮了。
第七個重點是建立多元、開放與專業的團隊,運用團隊的特色(Make good team and work with their advantage)
很多好的點子最後失敗收場的主因之一,就是少了團隊。也有很棒的團隊,幾乎就是領域的拔尖人物組成的,結果卻績效不彰,如Applo 13號就是代表。團隊的意義在於集合不同領域的觀點,分工合作完成一個整合性的系統。團隊最需要注意的是避免同質化,建立一個不會同質化的團隊,塑造開放討論的環境,讓專業間有互相激盪的空間。
這樣的團隊不用大,大了可能在意見的整合,時間上可能要花多一些。但小團隊多倒無妨,每個團隊有其特色,可以產生很好的學習效果,帶來更多元的思路。
很多團隊,在一個案子成功後,往往不知不覺掉入到習慣領域與同質化陷阱。和為貴隊於創新團隊的意義有其難以解釋清楚的一面,不同看法的激盪、磨合,讓多元的聲音在創新發散的時候,更開放的討論與收斂,結果對於需求的涵蓋面,肯定會有更廣泛的包容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