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8日 星期五

管理其實也可以很easy--迎接2016該用甚麼樣的心態來面對--再談品質意識-1

何謂品質?
個人把品質劃分為六個層次:
第一級:是根本不談品質,只談有沒有,價格便宜就好了,差一點無所謂。對於外界事物的觀點,明哲保身,過得去就好了。自掃門前雪,被指責品質不好也不在乎,或是不接受,只因為本身不認為品質有何必要。
第二級:知道有品質這樣的東西,只知道好不好,無法很清楚地說出品質是甚麼。在企業裡,也會學一點手法,但局限於某些機能部門的人員。對於理解的知識很粗淺,也不會活用,甚至只是一些基本的檢驗就認為是品質管理。
第三級:機能式品質管理,此層級的品質觀念,已知道品質談的是甚麼,也知道品質要管理,大致上很多人認知的品質在此層次。學了一些品質手法,也依樣畫葫蘆地做了一些檢驗的動作,卻只停留於檢驗的程序與精度上,結果會出現品質好成本一定高的迷思(檢驗嚴格花時間,也會有不良品必須報廢,或是重工代價高等等的錯誤觀點)。此層級的品質還有一個關卡,就是品質是品質管理部門的任務,與其他部門無關,是機能式的品質管理,著重於事後的治療。
第四級:系統化品質管理,已知道品質不是檢驗出來的,品質也不是製造出來的,是從企劃、設計就決定80%的品質。會運用品質手法,透過跨機能的協作,進行品質改善,讓品質意識落實到全員參與。著重於預防的角度來談品質(如DFMEA等)。做到此境界,方得以知道品質做得好,成本不會高,反而更便宜的道理。
第五級:戰略化品質管理。品質是公司政策的一環,以經營理念為基礎,來設計品質保證體系。提供一個讓客戶不會因為使用產品,而出現任何不方便是企業的絕對責任,顧客滿意是企業的經營成果,而且品質方針還包含企業社會責任,涵蓋到企業三安(安股東、安社會、安員工)的層次。
第六級:生活化品質管理。前面的品質都把品質劃分為工作與休閒兩部分,上班談品質,那是企業政策、方針,下班了是個人世界,品質無關緊要。結果品質只停留於產業領域,公機構與私人生活,都與品質分離。此層級的品質意識已滲透到生活品質層次,無論在消費過程、生活的每個環節,都還是以預防與一次就做對的角度來談生活品質。能夠做到此一境界,社會就不會有黑心食品、華爾街之狼、偷工減料、等無橫財不富、無野草不肥等不誠信的經營觀念。
很多人會說,中國人現在很會要求了啊!很挑剔啊!這不就是已到品質最高境界了嗎?似是而非的觀點,挑剔與品味有差別,本身的品質如果沒有深透,挑剔往往只是無理取鬧。本身的生活品質如何就從日常起居談起,食衣住行育樂的品質如何?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