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5日 星期一

管理其實也可以很easy--迎接2016該用甚麼樣的心態來面對--再談品質意識-4

品質是一種執著,也是一份理念,打從心裡發散出來的能量。如果把品質當作是產品價格的因 素來考量,自然就會以自認為合宜的品質觀點為之。品質一旦透了,追求的是一份好還要更好的偏執,不是為了客戶而做品質,是想要提供一種讓人使用後的美好感覺,讓生活更舒服、更優質的服務。換個角度來說,品質不是高級品,是便宜但非廉價的概念。
談到這裡相信還是有很多人會提出反對的聲音,主要是那成本不是很高嗎?已說了很多次,還是要強調,品質好絕對便宜,不會更貴,為何?只因是一次就做對的精神,而不是套個標準,為別人而檢驗,所提供的好品質是經過篩選而來的,非製造出來、設計出來,所以成本自然高。真正的好品質,是由系統整體來控制品質,品質從設計、製造與管理而來,徹底的實施源流管理,並沒有額外的品質成本(檢驗與損障、浪費等)發生,自然便宜。嚴格講,品質意識也是一種環保,會在成本控管上,以最佳的做法來執行,而非以檢驗標準來保證。
當今社會對品質的認知,受到IT科技方便性的影響,也出現了變化,品質的概念在人的感受方面,速度成了主要的品質面相。也因此,出現很多似是而非的說詞,譬如說:現在產品壽命短,東西做不壞,根本沒意義,是Over quality;或是如微軟的Windows,就是不斷的更新(Upgrade),不強調系統的穩定性,以半強迫式的更新手段來掩蓋其品質可靠度的瑕疵;因為搶快,結果品質粗糙之下問世,帶來後續維護的種種問題,如汽車的Recall件數與範圍越來越大即此原因。
這點與另一個管理的領域有異曲同工之妙,那就是企業的中長期計畫。電子產業為何如此之慘,原因也與此觀點不謀而合。電子產業產品生命週期短,企業競爭速度是關鍵,也因此電子產業普遍不做或是象徵性的製作經營中長期計畫。所持的理由很簡單,計畫趕不上變化,這種時代應變最重要。....結果就是每天都在應變,變到一個十字路口就迷惑了。做了中長期計畫不代表就不會變,但只是修補而已。不做中長期計畫,等於每天都在做中長期計畫,辛苦自難避免。
鴻海投資夏普的事情鬧得沸沸揚揚的,郭台銘先生大言不讒的只要進入夏普,馬上讓夏普轉虧為盈。話聽起來很爽,好像台灣人會經營,日本人不會經營。台灣人的自大,讓人擔心,要讓夏普轉虧為盈太容易了,那不需要郭董,任何人都可以做得到,只要把中長期的研發投資砍掉就賺錢了。
夏普之所以有價值,就是因為有技術,而這些技術不只是所擁有的,實驗室內還有如山如海的技術未曾曝光,那是日本的寶貝,日本政府擔心也在此。就是因為這些技術,夏普不知投了多少錢在此部分,但郭董看到的只是現況的技術,根本看不到三十年後的技術。一旦買下夏普,把研發投資砍掉,馬上就轉虧為盈了,屆時又成了經營之神,殊不知這樣一來,夏普的根基就全被掏空了,而鴻海買到的也就是夏普前幾十年積累的技術,卻買不到未來的能量,就因為沒有中長期計畫。
台灣企業併購了多少荷蘭菲律普的事業體、美國公司、當初明碁買西門子、日本公司....等等,為何併購後沒多久,經營機績效就立即下降,價值頓時消失。很多人罵被騙了,很多人罵買了過期的東西,其實是因為只買到表面的書面資料,根本沒有買到標準化文化與體系,那是有錢買不到的東西。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