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2日 星期二

管理其實也可以很easy--迎接2016該用甚麼樣的心態來面對--再談品質意識-2

中國人在某種層面上來說,是很大而化之的思維。日本人常嘲笑中國人是3M民族,也就是中國人碰到事情,總是先來個馬馬虎虎,如果無法蒙混過關,接下來就是沒有關係啦!再不型,就兩手一攤,沒有辦法收場。馬馬虎虎、沒有關係、沒有辦法就是所謂的3M。
生氣歸生氣,捫心自問,這不就是普遍中國人處事態度的寫照?這種態度處事,是真的不懂品質管理嗎?可能懂,也可能不懂,是針對性地看待品質管理,而不是品質管理深植內心。ISO是套品質保證體系,相信大部份的人都承認,那只是一個樣板。其實ISO沒有那麼神聖,就只有八字真言:做你寫的,寫你做的!簡單扼要,卻知易行難!
品質有難以撼動的重,主要是品質上的任何問題,都是吃掉價值的投入。LED產業長嘆大陸企業以價格取勝,只看到大陸的東西品質不良,卻都沒有看到後面隱藏的品質成本有多高。總以為品質好就是成本高的積非成是觀念,都忘掉品質成本的滾雪球效應。
21世紀的競爭,最後還是回歸到品質的競爭。Apple之所以勝出,除了創意的美感外,品質也是果粉所無法捨棄的主因。大陸企業活得辛苦,靠經濟規模取勝,量大卻利潤低,其中大部份的品質成本都沒有被記入,由社會吸收了。
PM2.5、沙塵暴都是中國大陸的特產,影響的卻是整個周遭區域,那種社會成本又豈是一個地方的馬馬虎虎文化所能理解的。要想改變這種情形,是有點難度,卻也不到無可救藥的地步,就是要有方法。
企業永續三法寶,顧客滿意、持續改善以及全員參與三要素,特別全員參與這個要件。大部分的企業把品質管理當成一種技巧、職能,自然就是由職能部門來負責。結果呢!品質部門負責品質管理外,其他部門對於品質的管理認知就一概不管了。
早期TQM時代有套東西很管用,能夠達到全員參與,又不用花很大的投資,就是QCC(品管圈活動)。TQM的定義,QC是企業內部的共通職能,任何人都該學習,如此才有對話的空間。可惜!自從ISO出現後,再也沒有人理睬QCC了。總認為那是落後的系統,結果就是全世界的品質向下沉淪,只要看汽車產業就可以知道,九零年代以後,Recall的事件增多了。
後來出現了6 Sigma的系統,還是沒有達到全員參與的境界,只停留於專案式的品質管理,還是把品質管理分離到職能部門去了。在華人世界,導入6 Sigma的單位、企業不在少數,成功、還繼續透過6 Sigma經營的單位、企業剩下有多少?那就是華人的大而化之文化使然。
品質難嗎?說難也難,說不難就不難,端看從哪個角度切入。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