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30日 星期二

管理其實也可以很easy--經營戰略的虛實整合-4

一旦願景目標產生共識,從一個念頭,轉化到具體的目標,是虛實整合的第一步。當然,其中還是有很多的細節要展開,篇幅的緣故,就不在此贅述,以後有需要再詳談(願景揭露)。
這個部份不容易搞定的原因很多,經營者的動念,可能是在一個偶然機會產生的;也可能是由幕僚協助做出一些概念,讓經營者選擇喜歡的;也可能只是趕時髦的,東施效顰的畫個大餅....。但這些都無所謂,經過完整的跑一遍程序,很多該想的、該注意的、該面對的問題自然會浮現出來,躲也躲不掉,除非放棄。
還有一個領域也是中國式願景工程容易失敗的原因,那就是企業文化。中國人揣摩上意的現象很普遍,不只員工喜歡,經營者常常在有意無意之間,塑造出這樣的企業文化而不自知。揣摩上意的經營計畫,最大的敗筆是粉飾太平。沒有客觀的分析,只有選擇對老闆喜好的範圍做文章,那樣的願景工程,如何成事?況且,"成功是最糟糕的老師"這句話是經營者的最大盲點,揣摩上意絕對無法掃盲。
一旦有了方向(願景),也訂了高度(戰略目標),接下來就是經營需求的盤點。盤點經營需求做法上,有一種作法是先盤點現況,再思索未來,從兩個時間帶中進行落差分析,是Much better的情境。一脈相承是這種做法的好處,策略的連續性比較強。相反的,也因此失去了破壞性創新的條件,重點在於持續改善,MBO的管理模式是此種模式的代表。
十年前Nokai市佔率第一、有很好的經營理念,技術也是業界的佼佼者,卻在iPhone問世後,節節敗退,最後不得不黯然退出市場。論經營管理、市場、技術,都沒有消失的條件,卻在幾年內完全失去蹤影,原因何在?持續改善是很好的經營手法,但如果潛在競爭對手以破壞性創新手法,顛覆傳統,很可能就此一闕不振,回天乏術。
願景工程本就是一種破壞性創新的經營模式。經營者為未來設定一個幾乎不可能的任務的目標,充分展現經營企圖心。不看本身有多少實力,不看資源與條件,只以願景目標來倒推,盤點經營需求,再回頭來看本身的資源,進行落差分析,屬於減法法則。要突破落差,有非作不可的決心,是Must的做法。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