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9-16 2030 SDGs 中間報告(2025-6)摘要
《2025年永續發展目標中間報告》強調了數據和統計系統在實現永續發展目標(SDG)中的關鍵作用。距離2030 SDGs僅剩五年時間,整體進展卻嚴重不足,反應了2030 SDGs實施上面臨到的嚴苛挑戰,也反應了全世界在如何衡量、監控和應對SDG需求上的一個根本問題 -是否少了有效手段?
進展評估
2025年的中間報告評估顯示,距離實現2030 SDGs還很遙遠。169個目標,只有35%取得了足夠的進展 。顯示出迫切需要加大力度,方可使永續發展目標步上正軌 。根據2015-2025年十年來的全球數據統計,48%的目標明顯進展不足,其中31%的目標僅獲得邊際的微幅成長,17%的目標根本沒有進展 。最令人擔憂的是,18%的目標已降至2015年的基線水平以下 (倒退,等於全世界在這十年間,花了這麼多精力,COP開了十次會議,全球的推動單位-特別是ISO、GRI、SBTi…等等,高喊著No ESG will die!,換來的只是這麼微不足道的進展,這些倡議標準的單位都做了白工,卻沒人質疑過程是否出了什麼問題?)
數據系統的改進和差距
過去十年,在加強數據系統以支援永續發展目標監測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但在關鍵領域仍然存在嚴重差距 。SDGs目標3(健康和福祉)、目標6(乾淨的水和衛生設施)、目標7(負擔得起的乾淨能源)和目標17(夥伴關係)顯示出有些實質性的改進 。(關於這點看法,個人與聯合國的中間報告有不同的看法,對於17項目標「夥伴關係」聯合國的數據認為有進展,觀點顯然有立場差異。全世界正面臨分化與極化的現象,包括美國這種號稱最民主的國家,矛盾充斥於社會的問題,數據卻看不出來;還有區域戰爭等等,是否說明聯合國「UNDP」還是停留在機能式的推動SDGs?區域戰爭與世界貿易都撇開不談?)。在目標5(性別平等)、目標11(可持續發展城市和社區)、目標13(氣候變遷)和目標16(和平、正義)持續顯著落後 (是不是UNDP將區域戰爭與貿易保護列入此目標項?但目標16與目標17是連體嬰,不該分開看的)。
建立可持續融資和有彈性的數據系統
報告探討了在面對多重危機時,建立有彈性的數據系統可持續融資的迫切需求。數據系統的資金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不確定性,威脅到數據驅動發展的進展。根據《2024年PARIS 21夥伴支持統計報告》,在2015年至2022年期間,國際對數據的財政支持實質增加約50%,由586,000,000美元增至875,000,000美元。然而,這種上升趨勢正受到嚴重威脅,2023年至2025年官方發展援助總額總體呈下降趨勢。
國家主導和系統強化方法
一個強大且可持續的數據和統計融資體系必須從資助者驅動的以項目為基礎的模式轉向國家主導的系統強化方法。這轉變要求政府增加對其數據和統計系統的國家投資。然而,許多國家—尤其是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國家—面臨嚴重的財政困境,限制了他們分配足夠國內資源的能力。
資金脆弱性
2025年2月,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突然終止資助,導致人口與健康調查(DHS)全面暫停,數據融資的脆弱性在此得到最好的說明。這暴露了嚴重依賴外部資助者的數據系統面臨的風險,現在威脅到監控多個可持續發展目標指標進展所需的關鍵數據的產生。
國際支持的重要性
國際支持對於幫助各國加強統計能力至關重要。雖然國家所有權對於制定和擁有數據議程至關重要,但許多國家—尤其是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國家—仍然面臨重大的技術限制。這些都反應各國在三個關鍵領域中確定的優先領域:統計業務、內部組織運作和關鍵技術領域。
建立有彈性的未來
支持數據和統計的融資前景變得越來越侷限,關鍵統計業務和國家數據系統的長期投資受到威脅。這種資金短缺發生在全球危機加劇之際,一個關鍵問題:各國能否像COVID-19期間,在壓力下適應和發展?2024年世界數據論壇通過的《麥德林數據促進可持續發展行動框架》為下一階段加強全球數據生態系統以應對全球挑戰提供了大膽而統一的願景。
對於這份報告的解讀,無意褒貶成效,但,如果無法面對真相,2030 SDGs毋寧說是悲觀與疑惑的!依此報告推論,理應看到的是解決方案與應對方法,然而看到的,卻只是一份輕描淡寫的現狀報告,那企業戮力推展ESG與碳盤查又所為何來?不為他人、不為地球,至少企業面對永續的議題,是「千里之行,不可扶繩」的重要啟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