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30日 星期三

管理其實也可以很easy--2015年的回顧與2016的期盼

好快!才記得沒多久,又看見月曆要更換了,2015年也進入尾聲了!
冬雨涼颼颼,思意紛沓沓,乙未亂糟糟,丙申渺茫茫。一年來的回顧,有一股放不開的重,好似被困在甕中的小鹿,頂著厚重的蓋子,與其頂開蓋子跳脫甕底,倒不如戳破蓋子,找尋一條可以自我解脫的路子。2015年的台灣很不平靜,婉君崛起卻是黑天鵝,畢竟沒有足夠公民教育的婉君,紅衛兵似的愚勇,帶來的是倒退的能量,而不是改變。
台灣政治的翻天覆地,有很多的題材可以研究,卻沒有人願意,這個社會已失去正義,就是因為有黑天鵝的婉君。明哲保身多自在,卻是公義消退源;但問世上正義軍,公民意識何處尋?
不想談政治,那非己之長,本身為顧問,自當解人愁,想要在年終歲月談談管理上的一些回顧。2015年在管理領域也出現了好多的新鮮玩意,很多人認為這就是創新,個人不想苟同,畢竟創新不只是前所未有的概念而已,成就導向與利他都必須兼之。
如果要選出2015管理世界的關鍵字,創新、行動學習、物聯網思維、互聯網+、設計思維、工業4.0.....等等,應該是當仁不讓的排行榜,特別是設計思維與創新。股票市場有句名言:"當菜市場阿嬤都在談股票時,趕緊抽身,要崩盤了!""當沒有人願意談股票時,那就是最好的進場時機",現在的管理世界,似乎與股票一樣,"創新"被喊到如菜市場買菜,已沒有任何意義了。
"設計思維幾原則","創新的方法論","XX思維"....等等,似乎就是告訴世人,不會談創新就不是顧問,只要談創新,每家企業都會如Apple一樣,平步青雲。遺憾的是,Apple還是Apple,這些談創新的顧問,連個蘋果汁都沒喝到吧!
"創新思維"被喊爛了,特別在大陸,一堆號稱創新工作坊,就如同"文創"在台灣,已經走進胡同了,就因為被喊爛了。把一些舊倉庫改裝一下,把一些夜市的賣店模式搬進去,就是文創。走到哪裡看來看去長得都差不多,百思莫解,想了許久,原來如此,輔導的單位與顧問就是那些人,拿的錢就是那些單位發出來的,同樣的奶水、同樣的保母,自然不會養出個性化的孩子,同質化是創新的大忌,卻是台灣"文創"的基因,如何不讓人傷心!
工研院與商研院有甚麼差別?生產力中心與中衛中心有何不同?資策會與補習班有何不一樣?這些單位都一樣,陷入同質化陷阱。沒有自己的東西,只是引進一些時髦玩意,拿政府的錢,做出一些表面有改變(換湯不換藥),其實只是把錢花掉的"文創KPI",如何會有創新?互聯網將再變革,主要是互聯網的成功被很多政府與機構給誤導,好像創新就是互聯網時代的專利,其實這些不過只是一些商業模式創新而已,如果沒有互聯網技術,這些單位會如何?林之晨的之初創投公司是目前台灣很紅的一個年輕創業家,捧的都只是商業模式創新,卻是總統府與行政院的貴賓,也難怪,台灣的技術轉不出去,很多IT與電子產業慘兮兮的,就是只會用到既有技術來創新商業模式,沒有基礎技術的能量(包括工研院等研究機構),甚麼都不是,只能Follow。

2015年12月26日 星期六

管理其實也可以很easy--專業的感度在於細緻

"有心,才會專注,專注,才會細緻,細緻,就無往不利"。如果沒記錯,這是上人說的諺語。何謂專業?看到網路上一堆人在談創新,似乎每一個都是創新的專家,一個比一個厲害。仔細再看談話的內容,卻又發現每個人都抱著一堆的疑問,自己的論點正確嗎?那為何實務上起不了作用,只能在課堂上套上幾招?創新是人的因素?還是系統的因素?還是環境的因素?.....還是只要有方法,創新就源源不決?.....
如果創新可以透過課堂上幾句話就湧現,創新價值也不用多談,那是便利超商的購物。創新可以教得來嗎?可能是很多人的疑惑。有一派人認為創新無法教的,那是與生俱來的天賦。似乎對,卻也偏頗;創新可以教的,透過學習可以增強創新力,是最近看到的一派說法,有點道理,還是偏頗。如果把創新定義為前所未有、利他、價值與成就導向,創新還是需要有很多基本的條件,不是阿貓阿狗都可以的。
網路上的專家滔滔不絕的提出各派絕學,卻都忽略了專家為何成為專家的道理。專家往往會看到平常人不容易看到的細節,這種能力並非來自天賦,而是在人生體驗或是訓練過程,本身的用心程度所積累出來的細緻性,也就是開頭所提到的那句話。
日劇是個人喜歡看的電視劇,主要與大陸或是韓劇的差異在於內涵。是一種知識內化後呈現出來的表現方法,依觀眾的細緻度的高低,看到的就會呈現差異,也就是每個人看到不同層次的內涵。嘗試著以自己的經歷來看戲,主要是希望把管理知識與生活結合,不要讓管理脫離生活圈,成了企業壓榨勞工的工具(責任制、努力才會成功、要合群才叫團隊.....)。
有部電視劇--派遣醫師 Doctor-X,是部談到日本白色巨塔在政策的主導下,醫師負荷過重,導致好醫師都離開大醫院,形成醫師大逃亡的現象。醫師荒造成的問題不可忽視,於是衍生出一種新的行業,就是派遣醫師(人才派遣的一種型態)。
第一部的第一集中,有這麼一段情節,一家東京帝國大學的分部醫院,也出現醫師荒的現象,只好找了一位派遣醫師。這是一位不願遵從體制(白色巨塔有很深的職場倫理,封建又保守,官僚又勢利,是非行界的人難以理解的堅固、僵化體系)。我行我素,也不遵從繁文縟節,被視為眼中釘。但因為技術高超,誰也奈何不了她。
剛開始時,醫院很難接受這種態度,但礙於醫師不足,也就勉為其難的用了這位醫師,但不給手術或是重要的醫療工作,只要她去做文件檔案整理。當然不滿,因為這些工作不需要專業證照,用醫師來做這樣的工作,是一種資源浪費,醫院不在乎。(這也是很多企業都會犯的毛病,把很多人才當奴才用,更可怕的是把奴才當人才用)
結果在整理資料時,看到一位病患的病例,是一家乳膠工廠小企業老闆,膽結石要開刀。一般在大醫院開刀,院長能主刀是讓病患安心與莫大的榮幸,當然老闆也要求院長開刀。這位醫師在看病例的時候,有一些發現,但其他人根本都還是把這件事當成一個一般案例處理。
在手術前會議中,這位醫師以其專業建議不要用傳統手術方法處理,應該用新的內視鏡法開刀即可。院長是這個領域的佼佼者,也是二十年前日本膽結石手術方法創造者,自然無法接受新的觀念,堅持用老方法開刀。(這也是企業常見的問題,老方法有其背景,也有其價值,但有了新方法出現,越是資深的專家,越難以接受改變,會更加維護其專業)
手術過程,病人突然出現狀況--休克,院長也不知為何一個簡單的膽結石切除手術,會出現病人休克的現象。一時壓力大增,腦中風也倒了。手術室呈現一團亂,就在千鈞一髮間,這位派遣醫師進場。首先要求全部人換手術手套,把乳膠手套換成不含乳膠成分的手套。其次做了一些緊急措施,果然病人恢復血壓,繼續未完成的手術。手術進行順利,很快就結束了。
看似應該嘉獎的案例,倫理與制度在白色巨塔中是不容被挑戰的,派遣醫師被解雇了。理由是第一,派遣醫師與醫療器材公司私訂不含乳膠成分的手套,其二是沒有得到允許,私自動刀。(醫院不會管病人的狀況,只在乎流程與程序,這也是一般企業的通病)
後來在麻醉醫師的後續檢驗中,發覺到病人本身從事乳膠工廠,身體已出現對乳膠敏感的過敏原。因為醫院本來用的手套是含乳膠成分的(為了成本考量),病人在接觸到乳膠成本的手套後,產生過敏,才出現休克現象。所以這位醫師要求換手套,醫院沒有不含乳膠成分的手套,所以私自向醫療器材公司訂貨。
為何只有這位醫師知道?就是在整理病例時,看到一些端倪,加上手術前一個晚上,在病院門口碰到那位患者,簡單聊了幾句話,這位醫師已掌握到關鍵重點了。(這是系統化思考的原點,而不是機能思考,所以能夠全面的整合資訊,做最正確的判斷,此部份就是網路上那些標榜創新講師、專家所欠缺的問題所在,也是企業的常態)。

2015年12月24日 星期四

管理其實也可以很easy--看電視學管理-專業或是管理--不成功的夢想家

有夢想,有抱負卻不成功的人比比皆是,最常聽到的看法就是時運不佳,或是資源不夠....等等的理由,很少人會說出真正的問題。
在日劇"小希的甜果子"的故事情節中,有這麼一個橋段。一位魯蛇,一生中偉大的夢想不斷,卻從來沒有成功過,甚至連家小都因為創業失敗,連帶保證的緣故,不得不舉家北遷,到"能登"一個小鄉下避債。
家人也只能無奈的接受事實,20多年的生活就是辛苦度日。旁觀者清,朋友都認為是老婆給她太多的包容,以致於男人失敗也無所謂,總是還有個避風港。後來這位仁兄破斧沉舟的與老婆離了婚,約束好成功在會頭迎娶,隻身到東京,想要再開創一番事業,圓夢想。
還是一事無成的時候,家鄉的前輩到東京來訪,聊到事業狀況時,前輩問到:"你有沒有想過,為何那麼多的夢想,一次也沒有成功過,是不是有甚麼問題?"
當然幾十年的失敗經驗,要說出來可能是一拖拉庫,真要說,還真不知問題出在哪?老婆的過度包容、自己的時機不對、還是眼高手低、.....就是說不出所以然。就在前輩不斷的刺激下,這位仁兄似乎有所領悟的提到:"可能是我根本就不想成功吧!"
這是甚麼邏輯?不只前輩,相信任何人都無法理解,有那麼多的夢想,為何會不想成功?這位仁兄若有所悟的說道:我的興趣好像就是在築夢,做出一個夢想,會讓自己全身沸騰,但在執行夢想的過程,又常常會想到,夢想如果達成的話,接下去要幹嘛!!!
很天真的想法,難怪會成為魯蛇,仔細想想,在我們的周遭,有這種想法的人還真不少呢!無後顧之憂、加上築夢的刺激與成功後的歸於平淡,往往會讓很多夢想家難以適應。加上後面有退路,會讓很多的魯蛇將之當成避風港,少了必勝與唯一的目標就是成功的信念,還有退路往往就是魯蛇在成功路上碰到撞牆期時的最佳退路,而且理由充分。
創業者或是築夢者,帶著幾許天真與浪漫是不可或缺的特質,幾乎只要是這種類型,都可以明顯的表露出這種特質。但成功的另一種特質就不全然會出現在每個人身上,而且往往只出現在少數人身上,那就是破釜沉舟的決心,這才是成功的關鍵。
少了決心,天真的特質會讓夢想家出現兩種分裂:一是見招拆招,隨著狀況起舞,結果連夢想家的Leader特質都給自己出賣了。一旦對於夢想抱持懷疑態度,眼睛裡就只剩下別人成功的腳步,那是夢想家的失敗陷阱;另一種是碰到牆壁,立即會出現懷疑夢想的正確性,失去自信的夢想家,對事情的看法,會帶有偏激與逃避雙重性格,都不利於夢想的成功。
另外還有一個橋段,也很值得討論。主角小希懷著夢想到東京學藝,碰到一位讓自己佩服的五體投地的師傅,打定主意要成為甜果子大師。為此,自我訂定了一系列的成功地圖,包括打蛋白霜1,000次,做什麼幾千次...等等,每天看著地圖,努力的執行成功功課。把這份成功地圖拿給師父看時,師傅不屑一顧的告訴她,這張地圖一無是處,不會成功的。
百思莫解的傻在現場,師傅告誡做幾次不是重點,有沒有做對才是關鍵。這種現象很多人都有過的經驗,總以為努力是成功唯一之途,卻忽略了,沒做對的方法,做得越多,偏離正確的路子就越大,與成功就越離越遠,而不是晚幾步的問題。
先Do The Right Thing!方向正確了, 接下去Do The Thing Right!把事情做好,成功地圖才有生命,否則只是沒有指北針的沙漠之旅,成功可能只是偶然,但失敗卻是必然。
是不是很眼熟?台灣現況的ESG是不是就是這樣的寫照?只是追求「Do the thing right」(Report),根本忽略了「Do the right thing(節能減碳)」!

2015年12月17日 星期四

管理其實也可以很easy--看電視學管理-專業或是管理--交響樂指揮的專業與價值

這兩天看到日本電視劇"小希的甜果子"與"交響情人夢"的片段,發覺到日本人在文化創作的深化上,比起台灣與大陸,有很大的差異。無論在深度與用心上,都有讓台灣媒體難以項背的優勢。
台灣電視媒體的創新,除了剩下如何爭取收視率外,乏善可陳,談不上有任何改變。一窩蜂、血腥、放連珠炮....等等,連專業都沉淪的媒體,看不到有真正的文化在裏頭。這些東西,船過水無痕,一段時日後,沒有人會記得,也沒有人有興趣記住這些,是個活在現在的山頂洞人時代。
大陸電視媒體,急起直追的想要趕上開發國家之林,挾著優勢的資金與人才,也用了很多心思,做出很多氣勢磅薄的節目,二十多年來,進步之快,讓人既羨慕又忌妒,今日之大陸媒體,已非昔日阿蒙。
然在創新上,還是沒有很大的差異,都是一些很有概念(Concept)的產品,一段時間後,就再也沒有人會記住(Performance)。換個角度來說,就是深度、內涵的PK,不只是吸睛效果,還要收到吸心大法,讓觀眾看了後,滿足華麗的畫面外,還會有:啊!原來如此!這不就是......嗎?....的連動。
舉兩個橋段來說明個人的感受。
一、專業與領導,指責與鼓勵:
一位藝術學院的鋼琴科高材生,本身條件好,音樂的緣故,從小就與雙親到處聽了很多的音樂會,耳濡目染下,本身對音樂產生了興趣,特別在指揮方面。長大回到日本,學的是鋼琴,幾乎被公認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才子,但因為優越感與沒有進入指揮科,終日鬱鬱寡歡,脾氣暴躁,有點有志難伸的味道。
在一次偶然中,陰差陽錯的站上校內一個樂團排練場的指揮台,本身的高傲態度,總認為不過就是指揮,自己應該可以應付得了的心態,就開始排練。從來也沒有合作過,加上平常高傲的姿態,同學對這位才子有很強烈的疏離感。團員都抱著懷疑與茫然的心態,開始排練,結果可想而知。小提琴沒有跟上拍子,中提琴太弱了,小號音準不行,長笛的聲音太濁了......只排練了一小段,他都能很精準的點出每個樂器的問題。音樂的專業,與他個人的天賦,反倒讓他氣餒,因為這是一群烏合之眾,根本無法上台的一群。
老師在後面看了很久,最後告訴他,你不夠格當指揮!當頭棒喝的一句話,讓他愕然,問緣由,老師提到:讓團員哭就是指揮的失格....。
總覺得團員不行,不屑一顧的要離開時,看到老師開始指揮這團五音不全的菜鳥團隊。抱著姑且聽看看的心態,沒想到老師很簡單的提醒每個團員該在哪裡做些改變,黑管該換簧片了、小號演奏前擤一下鼻涕、中提琴弓該換了、小提琴要多聽聽別人的節奏......場地、團隊、樂器都一樣,演奏出來的貝多芬第七號交響曲,居然有模有樣,與剛剛他指揮的情況,截然不同,小兄弟一下子愣在那裏--Why?捫心自問著,沒有答案。
這個橋段談了許多東西,但最主要的就是談領導與管理。交響樂就像一個團隊,分工細緻,必須有高度和諧的搭配,才能演奏出好的樂章。每個成員就像一個樂器,與團隊機能一樣,機能分工,依照流程進行業務。其中如果有些機能無法跟上,或是超前,流程就會受到影響,就無法順暢達成任務。
機能太強或是太弱都會帶來不協調,一旦流程不順暢,就會出狀況,此時會有兩種管理模式出現。有一種領導會習慣性地用指責來糾正機能的缺失(這種主管大多是專業性強的主管),效果往往不如預期。雖說機能的專業是企業花錢聘請來的條件,本身就該為機能價值負責,當然就是要求。但人畢竟是七情六慾的動物,有情緒反應與各種環境因素存在,激勵往往會比指責來得管用。
年輕人恃才傲物的個性,看不慣不如自己的人,難以用鼓勵的口吻來提升團員的動力,空有音樂專業的能力,還是改變不了局勢,交響樂就是要有一堆人來演奏,不是獨奏。同理,企業不是一個人做出來的,是靠一個團隊完成任務的,領導者只靠責備與要求,可能會事倍功半。
老師熟悉每個團員的弱點,適時的給一點提示,團員打從內心感佩老師的專業,又能維繫基本的自尊,才可能讓一個菜鳥團隊,甚至有五音不全的現象存在,能夠透過自主的力量來調整,這就是企業經營談的自主管理的境界。
小兄弟在後面看了後,體會出,老師是尊重專業、尊重他人,再回到尊重自己。這個橋段用在團隊建設上,是個很不錯的內容,這也是日本在文化創作上用心的程度。電視劇如果只是譁眾取寵,那只是短暫的收視率,很快就會被淡忘,成功也只停留在一個產品上。
看完劇情,會產生共鳴,除了戲劇效果外,還會給一些不是每天盯著電視機的人看了後,會有原來如此的共鳴,連結到職場上,那種效應自是不同。

2015年12月15日 星期二

管理其實也可以很easy--好公司的風範-參加富士全錄公司45周年,退休人員餐會有感

2015-12-15
一家好公司的條件是甚麼?在充斥著大者恆大的偏激理論下的台灣,似乎看不到好公司了!要嘛,沒有幾百億的營業額不算公司,卻從來沒有人在意利潤與員工薪資水平與福利。無薪假滿天飛,政府機構束手無策,任憑企業以私利與微利為藉口,讓員工福利成了教科書上的企業社會責任的教材。
企業三安,安股東、安員工、安社會,是企業社會責任的表現。賺黑心錢,偷排放汙染廢水、逃漏稅、拿政府補助案挪做他途.....等等,充斥在台灣的產業中,又有誰在乎?這就是企業社會責任的探討領域。
這個案例是全錄公司在尊重員工的經營理念的表現,公司舉辦一個宴席,感激這些退休的員工,主要對象是長年工作的退休員工。由公司的一級主管當服務生,接待退休員工,賓主盡歡的享受一份企業文化饗宴。
看到全錄公司的作風,真的要感激,這是個人上班最久的企業,在公司待了27年退休。沒有任何遺憾,反而感激這家公司給自己的栽培。看到一堆老同事,都是OB會(畢業生),也在現場看到一堆以前剛進公司的小兄弟們,現在個個都獨當一面,掌握重要職位。基本上,不管經濟景氣如何改變,公司還是以照顧員工優先的理念經營企業。
公司處處看到老員工,卻沒有因此面臨競爭力衰退的問題,這是員工與企業一體感,在台灣電子慘業看不到的現象。電子慘業的經營理念,紅海戰略下的微利求存,根本無力於改善勞工福利。競爭力低落,不是員工的問題,是企業戰略層次的問題(找錯員工也是企業人資能力問題),員工卻必須為企業背書。企業也不思改變,怨景氣、怨政府、就沒人想過經營績效在哪裡?人海戰術的代工,經營績效低落,自然非微利不可。
看到一家流動率如此低的企業,營運還是依然成長,沒聽說過無薪假,也不用擔心勞資糾紛,本身福利措施好過產業水平,自然不用為此煩心,這就是經營理念的層次。把員工當資產,對退休員工的尊重,是讓員工對自己未來的生活做最好的保證。投資在員工身上絕對錯不了,教育員工本來就是公司的事,怎會與政府扯上關係?TTQS的出現,就是讓台灣企業沉淪的一顆引子。(經營理念偏差,好事自己攬,有事找政府要奶水,這就是台灣企業長不大的主因)

2015年12月10日 星期四

管理其實也可以很easy--台灣的困境--原來行政院以公司治理來治理國家

台灣的困境,跳脫不了的桎梏,原因何在?原來行政院的官員以公司經營方式來治理國家。
今天有個機會參加富士通的亞洲論壇,談的是物聯網IOT的發展趨勢,是個很重要的議題。論壇中有好幾個議題,其中有個議題是邀請貴賓--行政院副院長當主講者。聽完副院長張善政先生的致詞,心想,完了!台灣沒救了!
後來才知道原來張副院長是從宏碁出來的,那更肯定自己的看法,一家Loser公司,一個只靠老人創新,卻不賺錢的公司,出來的人基因裡只存在失敗的影子,看不到宏觀的世界。這樣說有點苛薄,就以他今天演講的內容來跟大家分享,也希望有不同看法的同好,可以來討論,台灣的出路在哪?台灣的問題在哪?台灣的困境為何會出現?而且下滑的這麼快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也!
張副院長提到台灣的創新,談到幾個案例,包括工業4.0(工業局特別要標榜差異性,提出生產力4.0的概念,此部分容後再談),好多的觀點都錯誤了,也難怪行政院與總統府只請一些用網路幫忙選舉的年輕人去上課,就沾沾自喜的,以為從此觀念就會改了,台灣就會有創新,他把商業模式創新與技術創新混為一談了。
他舉了幾個例子,認為台灣很有創意,如宏碁施振榮先生很早就想要建構一個宏碁愛用者社區,提供免費電話來掌握使用者的動向。觀念很新,卻失敗了,當初張副院長聽說還在宏碁上班。如果連這麼簡單的失敗原因都無法理解,如何進步?所以提到的藉口就是團隊太弱了,老闆雖然很強?????
產品或是商業模式成功,有個基本公式,就是成功=Concept x Performance。好的概念是進入市場的第一關,吸引顧客眼光靠的就是概念。沒有概念只能路遙知馬力,最後敗在延後回收的困境。但是好的概念沒有好的Performance來支撐,會讓市場形成哈雷彗星(一輩子只看一次就夠了)的氛圍。如BENQ等難兄難弟。
這個問題很簡單,出在宏碁根本沒有技術。如果當初這是第一個提出來的概念,顯然市面上還沒有如此的技術,沒有研究所或技術開發的支撐,只想以過去的習知技術來創新商業模式,如何不失敗?研究、開發、設計,宏碁有的了不起就只是設計,依既有的部件組成一個產品,這種能力要做像FB這樣的商業模式,不失敗才怪。結果張副院長怪團隊無法跟上,而不是檢討策略層次的問題,現在又把這套經營模式帶到行政院,台灣如何有救?
其次談到台積電,最近iPhone6出來後,有人認為台積電的CPU比三星的CPU省電,為此張副院長沾沾自喜台灣技術高超。張副院長補了一句話,也是問題所在,只是行政院官員不認為這是問題。他說台積電也沒有察覺到如此差異,應該說台積電根本也不知道會有此差異,出現差異後才知道原來還有優勢。這種現象出在台灣企業的創新領域。台積電只著重於製程創新,也沒有技術研究,所以無法查知與競爭對手的差異,自然只能以幾奈米作為技術指標(那也是設備廠商帶給的條件,唯一的差異在於管理,但管理是戰術問題,解決不瞭戰略問題),不是以速度或是Performance來取勝。
還有,他提到如巨大等自行車廠,要把很多科技加到自行車上,如攝相機、GPS、陀螺儀等等....,這更是天大的誤解,把商品計畫當成技術創新了。也難怪,當初張善政先生當科技部部長,一事無成,因為不懂科技,就無法做出技術預測與技術戰略,自然會把錢投在奄奄一息的企業(宏碁)上,結果讓台灣企業的競爭力,每況愈下。
副院長還提到,為了提升行政院官員的互聯網思維,請了幾位現在在網路上活耀的年輕人到行政院,幫次長級以上人員上課,包括那位幫柯P助選的年輕人。這又是一個天大的誤解,這些年輕人並沒有技術,只是有商業模式創新,會利用互聯網的特色來創造優勢,與科技差得十萬八七里。台灣最近經濟節節敗退,進出口連續退,就是因為眼光只到電商(店傷)與互聯網,根本沒有人思考技術創新。R & D是Revers and Duplication,文創事業顛顛簸簸的,也是政策誤導,您說行政院還有救嗎?

2015年12月4日 星期五

管理其實也可以很easy--管理的原理原則

最近偶然間,參加了人聲合唱(A Cappella)的音樂模式,是人生有趣的一段旅程。一路走來,唱歌是自己的喜好之一,歌聲還可以,沒有甚麼特別的,總是可以拿出來,沒想到在學習A Cappella的時候,老師從發聲的基礎談起,才發覺到,土法煉鋼的代價有多高。
原來學習是有方法的,唱歌不是只靠嗓子好,好的技巧與方法可以事半功倍。或許以往總覺得沒有甚麼了不起,做中學不就得了,唱多了自然就會了,殊不知嘗試錯誤讓很多的機會流失,結果增加了人生機會成本而不自知。
上課過程,突然間又打開了一扇窗,對一個管理顧問而言,這樣的連結很自然,企業經營不也是如此嗎?大部份的公司,初期資源有限,也都因陋就簡的做中學。從嚐試錯誤過程學習到方法,卻不知道對與錯,只要當時有用即可,慢慢地,一些短時間有用,卻不是好方法的東西,累積成為積非成是的習慣或是文化,反倒成了經營的無效成本的一部份而不自知。
為何管理會出現精實管理、敏捷管理、6 Sigma等等管理模式,就是在一段時間的沉積後,透過管理把不合理的東西清除掉,這個程序就是持續改善的基礎。
另外,為何很多公司都有過輝煌成績,卻在一個變化之下消失,這也是與唱歌的基本元素一樣。唱歌的時候,有高音與低音(這與企業經營循環一樣,有高與低的經濟環境),如果沒有學過發聲的人來說,很容易被高音拉高,低音的時候被往下拉,出現走音或是音色變化的現象。
唱歌守住位置很重要,位置就像企業經營的中長期目標,有一條線望永續路上指引著。然碰到景氣好,或是企業經營在某些因素下,有很好的經營業績出現,往往會讓經營者忘掉中長期戰略目標的存在,結果一路往上衝,變調就出現,結果完全偏離軌道,再也回不來。台灣有很多這種案例,做觸控面板的F-XX不就是如此。
企業碰到好景時,盲目地大幅度擴充,只因為可能客戶的一句話。結果落到訂單沒來,投資成泡影的困境,不得不提列呆帳170億台幣;勝X公司也是如此,在景氣好的時候,擴充產能,從來不管市場狀況,經營者自以為是的一人決策,讓企業不得不走到下市的命運。基調很重要,那是企業穩定發展的前提。唱歌如此,企業經營也是如此,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