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0日 星期四

管理其實也可以很easy--台灣的困境--原來行政院以公司治理來治理國家

台灣的困境,跳脫不了的桎梏,原因何在?原來行政院的官員以公司經營方式來治理國家。
今天有個機會參加富士通的亞洲論壇,談的是物聯網IOT的發展趨勢,是個很重要的議題。論壇中有好幾個議題,其中有個議題是邀請貴賓--行政院副院長當主講者。聽完副院長張善政先生的致詞,心想,完了!台灣沒救了!
後來才知道原來張副院長是從宏碁出來的,那更肯定自己的看法,一家Loser公司,一個只靠老人創新,卻不賺錢的公司,出來的人基因裡只存在失敗的影子,看不到宏觀的世界。這樣說有點苛薄,就以他今天演講的內容來跟大家分享,也希望有不同看法的同好,可以來討論,台灣的出路在哪?台灣的問題在哪?台灣的困境為何會出現?而且下滑的這麼快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也!
張副院長提到台灣的創新,談到幾個案例,包括工業4.0(工業局特別要標榜差異性,提出生產力4.0的概念,此部分容後再談),好多的觀點都錯誤了,也難怪行政院與總統府只請一些用網路幫忙選舉的年輕人去上課,就沾沾自喜的,以為從此觀念就會改了,台灣就會有創新,他把商業模式創新與技術創新混為一談了。
他舉了幾個例子,認為台灣很有創意,如宏碁施振榮先生很早就想要建構一個宏碁愛用者社區,提供免費電話來掌握使用者的動向。觀念很新,卻失敗了,當初張副院長聽說還在宏碁上班。如果連這麼簡單的失敗原因都無法理解,如何進步?所以提到的藉口就是團隊太弱了,老闆雖然很強?????
產品或是商業模式成功,有個基本公式,就是成功=Concept x Performance。好的概念是進入市場的第一關,吸引顧客眼光靠的就是概念。沒有概念只能路遙知馬力,最後敗在延後回收的困境。但是好的概念沒有好的Performance來支撐,會讓市場形成哈雷彗星(一輩子只看一次就夠了)的氛圍。如BENQ等難兄難弟。
這個問題很簡單,出在宏碁根本沒有技術。如果當初這是第一個提出來的概念,顯然市面上還沒有如此的技術,沒有研究所或技術開發的支撐,只想以過去的習知技術來創新商業模式,如何不失敗?研究、開發、設計,宏碁有的了不起就只是設計,依既有的部件組成一個產品,這種能力要做像FB這樣的商業模式,不失敗才怪。結果張副院長怪團隊無法跟上,而不是檢討策略層次的問題,現在又把這套經營模式帶到行政院,台灣如何有救?
其次談到台積電,最近iPhone6出來後,有人認為台積電的CPU比三星的CPU省電,為此張副院長沾沾自喜台灣技術高超。張副院長補了一句話,也是問題所在,只是行政院官員不認為這是問題。他說台積電也沒有察覺到如此差異,應該說台積電根本也不知道會有此差異,出現差異後才知道原來還有優勢。這種現象出在台灣企業的創新領域。台積電只著重於製程創新,也沒有技術研究,所以無法查知與競爭對手的差異,自然只能以幾奈米作為技術指標(那也是設備廠商帶給的條件,唯一的差異在於管理,但管理是戰術問題,解決不瞭戰略問題),不是以速度或是Performance來取勝。
還有,他提到如巨大等自行車廠,要把很多科技加到自行車上,如攝相機、GPS、陀螺儀等等....,這更是天大的誤解,把商品計畫當成技術創新了。也難怪,當初張善政先生當科技部部長,一事無成,因為不懂科技,就無法做出技術預測與技術戰略,自然會把錢投在奄奄一息的企業(宏碁)上,結果讓台灣企業的競爭力,每況愈下。
副院長還提到,為了提升行政院官員的互聯網思維,請了幾位現在在網路上活耀的年輕人到行政院,幫次長級以上人員上課,包括那位幫柯P助選的年輕人。這又是一個天大的誤解,這些年輕人並沒有技術,只是有商業模式創新,會利用互聯網的特色來創造優勢,與科技差得十萬八七里。台灣最近經濟節節敗退,進出口連續退,就是因為眼光只到電商(店傷)與互聯網,根本沒有人思考技術創新。R & D是Revers and Duplication,文創事業顛顛簸簸的,也是政策誤導,您說行政院還有救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