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30日 星期三

管理其實也可以很easy--2015年的回顧與2016的期盼

好快!才記得沒多久,又看見月曆要更換了,2015年也進入尾聲了!
冬雨涼颼颼,思意紛沓沓,乙未亂糟糟,丙申渺茫茫。一年來的回顧,有一股放不開的重,好似被困在甕中的小鹿,頂著厚重的蓋子,與其頂開蓋子跳脫甕底,倒不如戳破蓋子,找尋一條可以自我解脫的路子。2015年的台灣很不平靜,婉君崛起卻是黑天鵝,畢竟沒有足夠公民教育的婉君,紅衛兵似的愚勇,帶來的是倒退的能量,而不是改變。
台灣政治的翻天覆地,有很多的題材可以研究,卻沒有人願意,這個社會已失去正義,就是因為有黑天鵝的婉君。明哲保身多自在,卻是公義消退源;但問世上正義軍,公民意識何處尋?
不想談政治,那非己之長,本身為顧問,自當解人愁,想要在年終歲月談談管理上的一些回顧。2015年在管理領域也出現了好多的新鮮玩意,很多人認為這就是創新,個人不想苟同,畢竟創新不只是前所未有的概念而已,成就導向與利他都必須兼之。
如果要選出2015管理世界的關鍵字,創新、行動學習、物聯網思維、互聯網+、設計思維、工業4.0.....等等,應該是當仁不讓的排行榜,特別是設計思維與創新。股票市場有句名言:"當菜市場阿嬤都在談股票時,趕緊抽身,要崩盤了!""當沒有人願意談股票時,那就是最好的進場時機",現在的管理世界,似乎與股票一樣,"創新"被喊到如菜市場買菜,已沒有任何意義了。
"設計思維幾原則","創新的方法論","XX思維"....等等,似乎就是告訴世人,不會談創新就不是顧問,只要談創新,每家企業都會如Apple一樣,平步青雲。遺憾的是,Apple還是Apple,這些談創新的顧問,連個蘋果汁都沒喝到吧!
"創新思維"被喊爛了,特別在大陸,一堆號稱創新工作坊,就如同"文創"在台灣,已經走進胡同了,就因為被喊爛了。把一些舊倉庫改裝一下,把一些夜市的賣店模式搬進去,就是文創。走到哪裡看來看去長得都差不多,百思莫解,想了許久,原來如此,輔導的單位與顧問就是那些人,拿的錢就是那些單位發出來的,同樣的奶水、同樣的保母,自然不會養出個性化的孩子,同質化是創新的大忌,卻是台灣"文創"的基因,如何不讓人傷心!
工研院與商研院有甚麼差別?生產力中心與中衛中心有何不同?資策會與補習班有何不一樣?這些單位都一樣,陷入同質化陷阱。沒有自己的東西,只是引進一些時髦玩意,拿政府的錢,做出一些表面有改變(換湯不換藥),其實只是把錢花掉的"文創KPI",如何會有創新?互聯網將再變革,主要是互聯網的成功被很多政府與機構給誤導,好像創新就是互聯網時代的專利,其實這些不過只是一些商業模式創新而已,如果沒有互聯網技術,這些單位會如何?林之晨的之初創投公司是目前台灣很紅的一個年輕創業家,捧的都只是商業模式創新,卻是總統府與行政院的貴賓,也難怪,台灣的技術轉不出去,很多IT與電子產業慘兮兮的,就是只會用到既有技術來創新商業模式,沒有基礎技術的能量(包括工研院等研究機構),甚麼都不是,只能Follow。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