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6日 星期一

管理其實也可以很easy--管理的根本--認識問題

最近常聽到有人說:"我們這些東西都有,管理也都很踏實,只是不知道為何問題還是很多..."。管理本來是很單純的一件事,可是到後來,總讓人感嘆管理不易,理由安在?管理複雜化使然。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是人類最可怕的一件事,不知道也就無法認知,對於對錯的感覺只是一種經驗值,碰過的問題,或許處理的速度快一點,老是處理同樣的問題。沒有碰過的問題就無法快速切入,只能嘗試錯誤的見招拆招,慢慢步入固步自封的情況。
對於問題的認知,也沒有那麼的高不可攀,只是人們很容易讓自己的經驗陷阱給絆住了。貴為總統的馬英九先生況且如此,一般凡人如何避免?一個讓年輕人找不到住腳的地方,不敢承認收入低,只以物價也偏低的理由來塘塞收入低的問題,這就是常見的模糊焦點現象。
敢面對問題的人才有解決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需要技巧、方法,更需要的是勇氣。今天就來談談問題解決的方法。
這幾天熱門的新聞大概就屬12年國教的志願分發的問題了。教改教改喊了十幾年,沒想到還在原地踏步,主要原因就在於只改了方法,而沒有改掉觀念,特別是家長的觀念。能怪家長嗎?當然要怪,更要怪教育部沒有把家長的頭腦洗乾淨,就是因為鴕鳥心態與迴避問題所造成的結果。
既然教改就是希望能夠透過多元入學的方式,來改變中國人唯有讀書高的刻版印象,那就該把這樣的意志貫徹下去。問題是每一聽到有人反對或懷疑,教育部官員(應該說所有的相關官員,包括總統與行政院長)立即會退縮,甚至會提出還在研擬中的說詞來塘塞。在媒體見縫插針的推波助瀾下,家長的立場似乎立即站了起來,聲音就越來越大,慢慢的也沒有人在理性討論問題的必要性與目的性了。
家長上街頭談自己的小孩自己救,甚至連曾經當過財政部長的劉憶如小姐都公開怪罪教育部的措施不當,這時沒看到任何人出面為教改辯護,來貫徹教改的正確意志。肥了媒體,模糊焦點的選擇性報導,讓家長更是理直氣壯,看來短期間會成為一個無解的政策,重點是將來要讓老百姓同意新的政策,可能就要事倍功半了。
問題就是問題,台灣家長陷入成績陷阱,與名校迷思,是北一女造就學生呢?還是學生創造北一女的名聲?是該好好討論的時候了。哈佛的校長都會在畢業典禮時致詞,感激學生的優異表現,帶給學校一塊金字招牌;但也勉勵哈佛的畢業生,不要忘了感激那些將來提供薪水的非哈佛人,只因為他們進不了哈佛。
中國人對分數的毒害與對名校的迷思,已到了難以救藥的地步了。幾科A++,只有作文五級分,為何上不了北一女.....這樣的論述是這幾天看到最讓人擔心的問題,問題是有人關注嗎?有人就此問題提出看法與解決之道嗎?沒有,因為各方面對問題的描述都不一致,既然問題沒共識,那就無法找解決的方案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