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1日 星期日

管理其實也可以很easy--看不到永續發展的痕跡--TTQS與職能定義

永續,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理想。公司一旦成立,每個經營者無不信誓旦旦的談永續,然,倒下去的企業遠比站起來的企業多得多多,為何?日本企業平均壽命30年,台灣企業平均壽命13年,大陸企業平均壽命3年,又是為什麼?
每每看到百年老店,都會肅然起敬的在內心中喊個讚,百年是個值得尊敬的年份。長青如此難,難在一個企業(或是單位),在百年過程,至少要更換四到五位領導。每個領導在經營過程中,每年少說也要做幾個決策。99.5%的決策都不足以保證企業的永續,一個錯誤的決策,可能讓一家企業消失在競爭的洪流中,難在此!
TTQS已邁入第十個年頭,去年又導入職能定義,是福是禍,很難說,但要成功,則絕對不可能。主事者絕對不會服氣如此的斷言,特別是花了那麼多的銀子與精力,至少凡走過的會留下痕跡吧!
還是想要打臉,那天在高峰會中,有位金牌得主的人資協理,問到TTQS金牌對企業有何好處的問題時,內心的震撼久久無法平復,這就是台灣企業,把TTQS與ISO等同看待了。也就是說,沒有好處,企業幹嘛那麼累?
這也就是TTQS走偏了方向的必然結果,企業要的並非如何ˋ好教育訓練,而是希望借重這個制度來墊高知名度。無可厚非,不可取,問了這個問題,TTQS的精神就蕩然無存了。企業辦訓與政府有何關係?企業經營不善倒閉,政府機構不會有人為之掉一滴眼淚的;反之,辦好企業內部教育訓練,根本與政府政策沒有直接關係。
最近伯南奇先生訪台時,曾說了一句語重心長的話:"企業應該把賺到的錢,用來培育人才,累積智慧資本中最重要的人力資本....",他很訝異台灣企業賺了錢都花到哪裡去了!永續經營,人才是關鍵,從市場中挖腳是條路,從很多數據來看,成功機率並不高,主要還是在於文化融合。
培育人才如果成了企業的基因,自然會在平常的時候,進行必要的職能培育。這部份是競爭市場無法取代的一塊,有能力培養人才,就不怕人才流失,畢竟永續中必須面對人員進進出出的事實,也因此才可能看到永續的不易。組織架構最好的就是呈現常態分配,新人進、舊人出,中堅支撐企業的經營目標,一套有效的培育人才系統,本就不該少。
只是以前企業不懂,政府扮演教育企業的腳色,把TTQS導入國內,只是喚醒企業人才培育的重視。如果認為導TTQS必須有好處,做出來的系統很容易只是應付系統需求,難以內化,結果就是ISO化,為做系統而系統,對企業而言,增添了成本,一點意義都沒有,所以才會有那樣的想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kOkrZmGzOM (TTQS系統圖企業訓練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ijgqsjlNs (TTQS系統圖訓練機構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Ud_xJyqNc (環保能源水電池介紹)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