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31日 星期三

管理其實也可以很easy--新的一年-檢討與回饋

2014年即將在幾個小時後再見了。時光飛逝的情境,有越來越強烈的感覺,歲月不饒人就是如此寫照。回顧這一年來,好多的課題懸在心上,是多愁善感呢?還是心急歲月的無情?都有,要談計畫,太多的事情想做,也該做,就是在幾分懶散下給怠惰了!
看到一年來的變化,好多與個人無關,卻又離不開視線的議題,觸發了強作愁的心緒。回顧一下2014,望眼2015,日子總是要過,時光還是不停,就當做2014年的歲末檢討吧!題材是否八股不重要,問題能否吸引讀者的眼睛,才是重點,只希望以這個平台,與大家共同分享網路世界的管理變革。
2014在教育訓練方面,參與了TTQS七年後,有了一些改變。改變的不是對TTQS的熱忱,而是開始反思到底顧問在TTQS的系統運作中,扮演甚麼樣的角色。協助企業拿牌次(給魚)?還是協助企業建立體系?還是協助職訓局提昇台灣企業的教育訓練水準?...
初衷是在協助台灣企業提升人力資本,沒想到七年之癢,讓主事單位的職訓局都開始轉向了。目的一旦消失,目標就難以明確,接下來顧問的職掌已不再是重點了。協助企業拿獎牌,管他是否真的具備當標竿的條件,只要能達到KPI即可,這樣的系統,還值得繼續投入嗎?
教會做釣竿著實不容易,教會釣魚還快些,但現在的氛圍,只剩下等著奶水喝的困境。企業已不再是以如何提升人力資本為目標,而是以能夠拿甚麼獎牌為目的。這樣的氛圍,做對的事與把事情做好的差異就出現了。好多企業總以為請到顧問就可以有進步,卻不知沒有內化只是短暫的道理,一段時間或是人事更迭後,又回到原點。天下文章一大抄,TTQS成了公版,台灣企業的教育訓練都是一模樣了--同質化。
因為講究,絕不將就;雖然喜新,但也念舊;我本傳統,也重創新!是自己的行事原則,以前沒有太多的感觸,今年特別的強烈,是那種落差形成的隔閡所帶來的孤寂感。對於企業辦訓,目的性與系統化思考是無可將就地執著,至少要讓教育訓練做到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才有其意義。
這一年來從實際看到的,這樣的論調似乎是有些陳腔濫調,教育的本質與意義,無非是要讓學習者能夠解決問題,而不只是學習。對於一個從來沒有騎過自行車的人,講了一堆大道理,說了物理定律無濟於事,讓他騎上車,踏上踏板,才有可能學會。會騎車的人,沒有幾個懂原理的;但要當職業或是專業騎士,沒有理論基礎支撐,登不了大門的!
同理,對於一個從未喝過羊奶的人,說得再多的好處,可能還是會很猶豫,畢竟這不是一個絕對必要的話(背水一戰)。先讓其嘗試到美味,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接受事實後再談好處,方得以進入更高層次的領域。騎腳踏車不是沒技術,要會騎、與騎出專業的中間有很大的落差。只是一昧地把每個對手都以專業的方式來教導,自然會出現霧煞煞的現象。
台灣的語文教育,特別是英文,從小一路學到大,要開口卻是有口難開,為何?就是以教的觀點(生產者)來教英文,而不是以生活(使用者)的應用為目標,結果學了一堆的文法與單字,就是無法開口,只因為學習只服務考試。
翻轉教學其實談的不是甚麼深奧的道理,只是以服務思考模式(Service thinking design)來設計。人類是在不斷的解決生活問題而成長,碰到問題方知學習不夠,所以必須終身學習。在一個教育訓練體系完善的企業,學與用的落差問題不會發生,因為本身有一套系統性、結構化的職能別訓練制度,能夠從淺到深的提供一系列的學習機會,不存在上面所提的要教高深的腳踏車物理學?還是直接教會如何騎車的矛盾。從基礎、實務到理論的結合,是一張學習地圖,可惜台灣企業的經營理念不在此。快速賺錢與努力才是王道的念頭,讓人力資源被糟蹋了,結果反倒說是人力無用(能力不足)。
標榜系統化的人,必須懂得系統化的客戶才能得到賞識;在現實的環境下,陳意太高,只能守著專業過自己的夢想世界。
翻轉學習,在沒有系統化的環境下,如何協助學習者解決問題,還是先給活下去的能力,那就是應用。至於後續的理論與原理,需不需要,當然很重要,問題那已不再是人資的領域了,企業文化如此,皇帝不急、急死太監,文人多善感!

2014年12月29日 星期一

管理其實也可以很easy--台灣的亂象,造神運動

這是今天的新聞,讓人不只擔心、也難過,口口聲聲不喜歡造神,卻每天都在造神的柯P,是福是禍?台北人自己判斷吧!
新頭殼newtalk2014.12.29 劉奕霆/台北報導
針對12年國教議題,台北市長柯文哲日前和教育部長吳思華在台北市政府面談時,因為雙方仍堅持各自立場,最後不歡而散。文哲今(29)日上午受訪時說(台灣的媒體不夠格,沒有做到媒體最基本的平衡報導原則),他要跟政府勸告,在這次選舉當中,12年國教不是國民黨輸去這麼多縣市一個很大的理由嗎?為什麼現在還要重蹈覆轍?柯文哲說他無法理解,為什麼教育部就是不順從民意?他說「就是這種態度,才會出現9%政府」。
吳思華日前拜會柯文哲,商談12年國教明年入學方案,但2人最後不歡而散,柯文哲上週六受訪時說,他都已經跟新北市長朱立倫都講好維持原案,「我不曉得…反正…講到最後,他不給我十量尺資料,我說那到時候看是家長包圍台北市政府還是教育部」。

如果民意那麼重要,那幹嘛還需要專業?一切都以公投為主就是了,幹嘛養麼多公務員與市長?治國就是提出一般老百姓看不懂、做不來的事情,只因有很多的專業領域。政治政治,就是由一群菁英代理普羅大眾,讓普羅大眾有有你真好的感動,而不是有你真熱鬧的爽。
專業必須討論與溝通,先入為主的認為別人都是錯的,根本就沒有溝通的條件。台灣現況嚴重的問題就是別人總是錯的,自己的才對,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社會氛圍(我說那到時候看是家長包圍台北市政府還是教育部,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看我動員能力厲害,還是你的權利有效,我可是有民意基礎的市長喔!)。只要有媒體光環,就是王道;只要有動作,就可以吸引媒體(台灣媒體很廉價,只要敢就可以博得媒體青睞,根本沒有甚麼社會公器的理念,更甭談企業社會責任)。絕食、作秀、報一些似是而非的觀點,反正你們又不懂,也不會想弄清楚,結果就是天下烏鴉一般黑。
專業的意義為何?12年國教的真正問題不在於方法論,是在目的與願景的層次。目的為何?有何願景?一個連教育的願景與目的都說不清楚的政策(要一個歷史定位),才是問題的所在。願景是政治人物施政的價值觀的呈現,目的是政策辯論的原點,這個階段都無法產生共識的話,後面的戰術根本不用談,絕對有一堆人找一堆理由來反對,只因為要舞台。
如果12年國教要的是多元入學,立意良善,把台灣教育被考試綁架的問題(坊間到處都是徐薇英文教室、補習班)找個解決方案,就該好好的談談這樣的論點是否恰當。如果目的明確,也都有共識,再如何吵都不該偏離此軌道,才是理性社會該有的現象。
結果目的不明不白,系統設計上又怕很多後門敞開,設計就越來越複雜,加上假專家被用2,000元鐘點費(行政院規定一次開會鐘點費)綁架,吃了便當,總是要提點意見,才顯得出專家的價值。結果目的早就飛到九霄雲外了,還在談手段與做法。補東牆挖西牆的修補之下,系統複雜到連專家都聽不懂,老百姓如何能理解。有心人士見縫插針的結果,自然無法有交集,可惜啊!
台灣該教改,但如果以這樣的方式來教改,只會越來越糟,只剩下會炒作的人的聲音,真正的專業被扼殺。以偏概全與瞎子摸象的問題,是台灣停滯不前的主因。教育部如此、經濟部不也是如此、國科會又何嘗不是,弄到連工研院都成了四不像,產業只等奶水,任何錯都錯在政府,一個沒有溝通能力,自以為是的書匠。
目的說,結果論,管理的基礎,不論是國家、企業、個人都是如此。每每看到企業辦訓,很多人說不出目的,只談上課的內容,結果還怪上課無用論,就是如此的現象。水能載舟、也能覆舟,有心人能多一點點良心,台灣就會進步,至少不再沉淪!

管理其實也可以很easy--高度與態度--談談馬雲先生兩岸高瘋(峰)會演講-V

至於第二個沒有--沒有技術,問題可能會出現在一個西方技術斷層的時候。中國的快速崛起,複製是最關鍵的成功要素,沒有西方的創新,中國不可能出現小米機的。大陸有群年輕人在網路上戲謔地開個玩笑,希望蘋果不要倒。為何?因為蘋果倒了,那大陸企業接下來就不知道要做甚麼了!!!(哈哈哈,少了模仿對象,世界好孤寂)
這種現象與台灣現況很接近,台北市長當選人被造神般的捧在手心上,與當初阿扁一樣。有人開始憂心忡忡地提到,選舉期間,是因為有個連勝文當對手,任何說錯話或是做錯事,只要一句話:總比連勝文好吧!就可以掩蓋掉一切的錯誤。現在選舉結束了,沒有連勝文當對手了,一切的錯誤都必須照單全收,無從掩飾了!
阿里巴巴也一樣,如果壯大到把競爭對手都打敗了,沒有技術的人少了模仿的對象,要突破使用者的重口味需求,可能會出現青黃不接的局面。這個世界是殘酷的,這個產業是無情的,沒有人有耐心等待,也沒有忠誠度可言,品牌只不過是個參考而非絕對,畢竟都是文抄公一堆,又有何值得忠誠的。
第一代創辦人對於市場與客戶有很敏銳的感度,特別是從零到有的企業,在創業之初,對客戶的要求有很大的包容度,可以發自內心的做出回應,來博取好感,這就是成功與失敗的分水嶺。接班後,第二代尚且還可能有戰鬥情誼,與打江山的那份體驗。有個創業者的堅持,既使不高興也還是尊重(看歷史上隋唐、楚漢、三國....處處是這樣的影子)。一旦接到手上,自己當家做主,可能就不再如此的想法,慢慢地對於市場的回應會步入到比較現實的層面,原來的優勢不見,就是另一個危機的開始。
至於第三個沒有--沒有計畫,更是最可怕的一個不定時炸彈。感度與靈活很重要,卻怕突如其來的變化。SARS、金融危機或許很多人不認為會再出現,但人為的印鈔票比賽,會帶來怎樣的衝擊,還沒人敢下定論,天災就不用多說了。創辦人的感度與靈活是因為創業維艱,接班人守成不易是因為沒有創業精神與歷練的機會,以至於無法用實驗性的方法來驗證決策。在沒有充分計畫之下,99.99%的正確決策都還有可能讓企業倒閉。
張忠謀先生為何不交班?施正榮先生何嘗不想坐擁鈔票,只因為沒有找到與自己一樣的歷練與感度的接班人(當然這些都只是給自己安慰的藉口,世代交替本來就有可為與有不可為,但大起大落大部份都在第二代)。
21世紀與以往的時代最大的差別是沒有絕對的安穩,只要不是致命與毀滅性的失敗,都可以盡情的享受失敗,讓失敗激發出成功的基因,前提是不能嘗試毀滅性的實驗(社會科學)。對於一個沒有計畫(本來馬雲把自己的靈活與感度用沒有計畫來凸顯,最怕後來被解讀為公司不需要計畫,揣摩上意是中國人的強項)的企業,領導人的每一次成功,都會有更大的失敗在後面窺視著。只要一百個決策中有一次出現的機率,可能都會為企業帶來不可預料的危機。Nokia的擴張與市占率策略,讓企業安逸於短戰的市占率,而忽略了中高端的隱性需求,結果被一顆爛蘋果給腐爛,不得不卸下光環,走下舞台。
企業經營追求永續與追求華麗有其根本的差異,相信沒有人創辦企業就是只想把企業做起來就好了,都會抱持著永續的觀點,來經營企業。這樣的理念之下,事業發展、接班人.....等等,都必須有套好的計劃來支撐。看到杜邦在慶祝200歲的時候,製作出200年中長期計畫的那份豪氣干雲,讓人欽佩。
如果阿里巴巴只要賺到錢就夠了,那目標已達,是個大成功企業。如果也想要永續經營(或許這個產業本來就沒有人想到永續的問題,是曇花一現產業,如長江浪潮,每年來個錢塘大潮,吸睛笑果十足也就夠了),可能馬雲先生會是施振榮第二也說不定,幾進幾出就看接班人的能耐與創辦人的壽命了。

2014年12月28日 星期日

管理其實也可以很easy--高度與態度--談談馬雲先生兩岸高瘋(峰)會演講-IV

閹雞翅大,飛不如鳥;蜈蚣百足,行不如蛇;人有衝天之志,無運不能自通;馬有千里之行,無人不能自往,時也、命也、運也,非吾所不能也。這些陳腔濫調,有人喜歡(大多是落難者),有人不屑,不管怎麼說,成者為王,敗者為寇,是古今中外不變的事實,吾人也不用為此感嘆世事難公平。
成功企業家從來不重視顧問,因為理論一套接一套,是古今常態。但顧問存在的意義(不要談價值,太高調了),就是把一些零星的成敗案例,整理成一個有脈絡可行的說詞,提供給那些自認為運與時還未到的人參考。
對於阿里巴巴的未來發展,已成了全中國最有錢的企業,但前途如何,相信很多人還是會以大者恆大的觀點來解讀。問題是歷史告訴吾輩最殘酷的事實,就是大者不可能恆大,古今皆然。百年老店不易見,往往不是創業者想要的結果,卻是不爭的事實,特別在中國人社會。
為何會談這些?自然有自己的看法,阿里巴巴的未來會如何,不是自己關注的焦點,個人關注的是,從成功到失敗的過程,大部份會有甚麼現象出現,坊間與大學談從失敗到成功的案例太多了,只要花一點錢買本書,一籮筐的理論與建議都垂手可得,不是個人的強項,就不班門弄斧,野人獻曝了!
阿里巴巴的未來,可能與郭台銘不一樣,雖然都存在潛在的危機。阿里巴巴的可能危機,就在馬雲先生的那三個沒有。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雖有點陳腔濫調,卻也道盡世人捨近求遠,不信歷史的現代感。
首先沒錢這個條件,對馬雲先生來說,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立場,所以堅持花每一分錢都要仔細算計。這是成功關鍵因素(KSF),是個人的經歷,卻不是企業文化,哪天當花錢算計成了經營管理的KPI,就是危機出現的開端,台灣人的經營理念又可以外銷了(台灣人的強項--Cost down哈哈哈!)。富不過三代是中國人常掛在嘴裏的警語,總是有人不屑一顧,為何?當然有原因。
第一代創業者的情境無法複製給第二代認識,富過三代才懂得吃魚翅的道理也是如此。企業成功後,已經現金滿庫存了,還需要談省錢嗎?兩種極端會出現,省錢省到投資都會受到排擠,結果就是慢慢步入衰敗;另一類就是不管,反正老子有錢,結果就在不當的用錢情境下,種下成本失控的局面。
讓成本管理成為企業文化太難了,特別是第二代接班人,又是庫存現金飽飽的當紅炸子雞。這是第一個潛在危機。

管理其實也可以很easy--高度與態度--談談馬雲先生兩岸高瘋(峰)會演講-III

從馬雲先生的演講內容來看,不管在那裡演講,他幾乎都會談到幾個面相,就是戰略的應用。雖然他都很謙虛的提到阿里巴巴沒有戰略,或許可以從另外一種面相來看馬雲先生,其實他想創造出阿里巴巴的成功是獨特與前無古人的印象,來標榜他的睿智。或許這句話有失尊敬,卻是可以來討論的議題,是大陸人在快速成功後,想要擺脫成功的機會來自歐美先進國家的庇蔭的印象,提出很多有異於(表面)一般管理所談的理論,凸顯出中國式的另一種成功典範。
阿里巴巴的第一個成功戰略就是三年免費的作法,給使用者三年免費,三年後如果感受到價值,就要開始繳費。如果三年後還不想繳費,那就不是阿里巴巴的目標客戶,棄之不可惜。這樣的作法就是紫牛理論談到的免費最貴的觀念,也是目標市場定位原則,價值觀的引導,讓客戶感受到價值後願意接受使用者付費的作法,是行銷最基本的原則,卻是很多企業在執行戰略的過程,面臨到一些不如意,就會開始懷疑戰略的正確性,動搖信心的結果,戰略的最終價值始終無法呈現知下就夭折了。從此來看,馬雲先生異於常人之處在於對自己戰略的絕對信心與強而有力(有點接近偏執)的執行力。
由於這樣的戰略支撐,如何讓客戶感受到價值就是關鍵,那又回到他的第二個沒有--沒有技術的領域。這點馬雲與賈伯斯有很大的相同之處,就是一切以提供給客戶甚麼樣的感受為重點,而不是甚麼高超的技術。傳統的技術人員,總認為技術好就是王道,把技術做到讓別人看不懂就是高明,結果做出來的東西連專家都不太會用,如何引起普羅大眾的共鳴?這樣的產品要成功,那就是發燒友的那個層次,就是1.3%。
沒有技術的人只好借用專家的力量,讓專業服務非專家,自然要簡單到白癡都不會犯錯的境界,這樣的系統要的往往不是高深的技術,而是很好使用者定義(感覺與沒有距離的技術)的流程解析(BA)與系統分析(SA)。對於有技術的企業,很難做到此境界,畢竟那就不需要這麼高學歷與專業。沒有技術的人,往往想到的就是那些普羅大眾的同樣思維,自然可以獲取大眾的共鳴,這就是Service thinking design的概念(服務導向設計),而不是傳統的產品導向設計(Product thinking design)。

2014年12月26日 星期五

管理其實也可以很easy--高度與態度--談談馬雲先生兩岸高瘋(峰)會演講-II

至於第三個沒有計畫的部份,是有好多的面相可以來討論。"只有贏的人,才可以享受夢想的權利",這句話應用在馬雲先生的身上最貼切,但不免要說一句,馬雲先生是有點太戲謔人生了吧!
這種話對於馬雲先生來說,就是強調我會成功是因為我行,你們窮是因為你們不行,把這份差異用現實的金錢來埋單。
曾經讀過一篇文章,或許那是窮人寫的文章,才會如此的意志消沉。文章大意是比較成吉思汗與宋徽宗兩個人對人類世界的貢獻。成吉思汗輝煌的戰功,足跡踏遍歐亞大陸,赫赫功勞是很多人稱羨的戰績,卻只是留下80年的江山,後人對於元朝總是有一份似有似無的模糊印象,想像不出有何特別值得談的。
宋徽宗是一個落難皇帝,後人或許把他冠上一個亡國皇帝,但不可否認的一個事實,宋徽宗在文學方面的貢獻,是後來幾百年來,影響華人世界文藝創作極大的貢獻者。就像乾隆皇帝一樣,沒有乾隆皇帝,可能就沒有今天的故宮如此的華麗。
胡雪巖的盛衰,是歷史;Nokia的衰敗,還不能稱之為歷史,畢竟還是活在你我周遭的事情;Compeq、DELL等等,哪家企業沒有成功過,現在都只剩下美好回憶。三十年的成功只是一個人的成功,五十年的成功看到接班的成功;百年老店才能看到系統與永續的力道,馬雲先生與郭台銘先生都還只是歷史的一粒塵土。當然,現況的成功絕對是值得肯定的,問題是他們要的只是現在的規模嗎?那不就與成吉思汗一樣,過眼雲煙一場。
談這些有點酸葡萄味道,就是從另一個觀點看世界,今天主要是談他的第三個沒有--"沒有計畫"。所謂沒有計畫,是真的沒有計畫嗎?如果是這樣,當初辜濂松先生不會平白就出手拉拔馬雲先生的,辜先生是個很重視計畫的成功實業家。
馬雲先生說的沒有計畫,應該是說這個世界瞬息萬變,計畫趕不上變化,所以等於沒有計畫,其實計畫還是存在的。只是可能每天都要修訂,所以就好像沒有計畫一樣。這種說法有兩派觀點,一派是認為既然如此,那就不用計畫,彈性應變最重要;另一派認為,就是環境變化快,所以才需要製作計畫,哪怕是每天修計畫,也只是局部修訂而已,沒有計畫的人,等於每天都在作計畫,一旦失敗了,連那裡做不好都無法檢討,結果就是在失敗大海中浮沉。
做計畫有兩種截然不同的類型,一種人是計畫做了就不想動,認為好不容易做出的計畫,不該隨意更動,這種計畫失敗機率很高。眾所周知,計畫的前提就是環境分析,再好的計畫,前提都是假設性的,一旦環境有了變化,自然要回頭檢視計畫的可行性基礎是否還存在。如果還存在或是還有其價值,計畫自然不宜隨意更動;但如果假設前提都已易位了,計畫自然需要修訂,否則就失去計畫的意義了!
計畫是讓自己對未來有更高的掌控性而做的一種資源配置的活動,沒有計畫的公司只能說是賺機會財,不會長遠。馬雲先生提到的無計畫,推估應該是強調他的決策的彈性與感度,也就是說他的感度很強,執行力很高,所以在環境變化過程,都能夠掌握狀況,及時的做出最佳決策。要說的白一點,意味著他對於未來的事業計畫,在策略與創新方面有很高的著墨,屬於領頭羊的成份。是Leading,自然變化的掌握度就高一些,本身就是那隻攪亂一湖春水的手,這不就是計畫的價值呈現嗎?所以說馬雲先生有賈柏斯的那種自我陶醉與自認高人一等的心態,賈伯斯本身傲骨,馬雲是成功必然,無可厚非,"贏的人才有資格享受夢想",只是能贏多久?看看歷史,古今中外,百年老店的風範只有一種,就是低調!

2014年12月24日 星期三

管理其實也可以很easy--高度與態度--談談馬雲先生兩岸高瘋會演講-I

馬雲先生從一開始被邀請上台演講,最常被問到的問題,應該就是成功關鍵因素(KSF)。這是企管界人士特別是教授們最喜歡聽到的東西,學校教的就是這些東西,只要掌握成功關鍵要素,如法炮製一番,這就是台灣人最喜愛的模式。
馬雲先生很客氣,每次演講總是提出三個成功關鍵因素,卻是大多數教授最痛恨的答案。馬雲總是說他的公司有三個KSF,就是沒有錢、沒有技術與沒有計畫。這是甚麼樣的答案?這怎麼能說是成功關鍵因素?著實讓很多學企管的人有丈二金剛之嘆。
其實真的是這樣嗎?當然不是,如果這就是KSF,那企管學者不都要跳樓了嗎?這是馬雲先生的謙虛,其實也帶有幾分的戲謔,就是告訴企管學者,不要來大套理論,成功關鍵因素就是在身邊,沒有那麼神聖的。只是人在雲端的時候,往往忘了腳下是一片虛無飄渺,成功的人是很難低頭的,只因為不能看,看了會心慌。
馬雲說的第一個條件是沒錢,與其說沒錢會成功,倒不如說因為考慮到錢來之不易,激發出一套謹慎用錢的方法。不是省錢就是好,也不是降低成本就是一切,用每一分錢,都會謹慎以待。用錢之道就在於該花的錢一分都不省;該省的錢,一分都不浪費,才是正道。
反觀一般企業,賺錢時候根本不把錢當一回事,花錢(浪費)文化一旦養成,要改就不容易了。市場好的時候,利潤可以支撐(雖然也被吃掉,該賺的錢沒賺到),倒還不是甚麼大問題。市場不好的時候,經營問題立現,甚至面臨虧損的經營困境。大幅度與無目標的降低成本就會成為主流,結果就是該省的沒有省下來,不該省的卻因為沒有適度的投資,陷入惡性循環的困境。
任何時候都是成本管理的時候,企業經營不變的狀況下,省下來的每一分錢,都是直接反應到經營利潤上,沒有合理的經營利潤,自然無法進行長期的投資,這也就是台灣企業無法適度反映薪資,留住好人才的困境來源。
其次談到沒有技術這個KSF更妙,妙不可言,對於台灣企業大多數技術起家的老闆,更有被敲了一記悶棍的感覺。坊間總是存在一個似是而非的看法,沒有技術的人如何當技術主管!這個迷思讓很多企業的技術團隊難以發揮該有的價值。
每個人都難逃彼得定律的糾纏,一句管理名言:成功工程師升上去後,往往不會是成功的技術主管!為何?有其道理,工程師的任務與職掌就是執行,把專業與創新結合,發揮最大的專業能力;技術主管卻是要讓一群各自為政的工程師,能夠以團隊合作的模式,發揮整體的最大價值,也就是一種管理專業的能力。這兩種能力有其差別,特別是工程師的技術精煉會帶給個人主義的專業驕傲,主管卻必須忍受懂得的領域不能碰,不懂得的領域不能迴避的管理,要懂得從部屬身上學到專業。
這不是境界而已,這是一種職能,忘掉過去的經驗,隨時隨地做出為寫下過去的決策,已完成組織任務與目標。這就是馬余先生所談的,沒有技術,所以不會想要引導技術人員的思維,只會以尊敬卻現實的要求技術人員完成專業的任務。因為沒有技術,對技術不存在珍惜與捨不得丟掉的包袱;因為沒有技術,對任何以用的技術都會很慎重地引進,因此技術的空間不會因為假管理而被框住了,反而有更大的揮灑空間。
技術不是主角,主角是解決客戶問題與企業經營的解決方案。讓技術完成解決方案,才是正途,而不是滿足企業主管的部門KPI。邏輯不難懂,只是擁有技術的人,難免會受到經驗陷阱的牽絆,往往會已技術來解釋與市場的不協調。
馬雲先生提到的應該就是這部分,沒有技術讓經營者對於決策的判斷,有更灑脫的空間與少了技術專業的束縛,能貼近客戶贏的機率自然就會增加。

2014年12月16日 星期二

管理其實也可以很easy--高度與態度--談談馬雲先生兩岸高瘋會演講

兩岸高峰會,馬雲是整個會談的靈魂人物,其他的人都看不到名字了。這不是問題的重點,關於馬雲談得很多東西,也不用自己來幫忙推波助瀾,本來就是兩岸關注的焦點,中國人特別喜歡錦上添花,台灣人尤其是。
當馬雲提到觀眾席第一排的大老(台灣人最喜歡用的名詞),是他小時候的偶像,沒想到一二十年過去了,在台灣看到還是同樣的一群人,同樣的臉孔,意味著台灣已沒有人了嗎?老人捨不得下台,在位的感覺太棒了,丟出去多可惜。只是這些人沒有想過,他們能夠再活多久?不思培育年輕人,反倒笑年輕人沒鬥志,台灣還有明天嗎?
台積電、鴻海、華碩、廣達、全部舉出來,恐怕篇幅不夠用,還是省省吧!江山代有人才出,只是一堆老人當政,把機會都鎖在經驗的皮箱裡,再回頭怪年輕人沒有冒險心,這個世界如何會進步?
馬雲提出的創業基金的概念,要讓台灣年輕人到大陸學習與創業,不知道台灣的老闆們心裡做何感覺?是高度、態度,就是一份企業社會責任。台灣企業賺社會黑心財慣了,根本不知到甚麼叫做回饋,二三十年前台灣指導大陸企業,沒想到二十年後反倒讓大陸人來指導台灣企業家,真有風水輪流轉的感慨啊!

2014年12月13日 星期六

管理其實也可以很easy--數字會說話,也會說謊話,更有盲目的睜眼瞎子

以下是一篇報導,這篇報導是台灣人的悲哀,諸君不彷看看,知識經濟含量亞洲第一,居然平均薪資居四小龍之末,國內貧富差距嚴重,與企業只談微利.....知識經濟就是以創新來擺脫價格戰的一種概念,強調價值導向,就如Apple、P&G、3M等等。以台灣企業只強調Cost down而出現的食品安全問題,這個統計與評估的水準太低了,低到根本不值得一談。請看看內容:
亞洲開發銀行(ADB)發布「創新亞洲:推動知識經濟發展」報告,台灣的知識經濟指數(KEI)評分8.77(滿分10),在亞洲28國中排名第1,不但是所有亞洲國家平均值4.28的兩倍,也高於經合組織(OECD)國家平均值8.25。
國發會綜合規劃處處長張惠娟表示,這是ADB首度引用世界銀行於2012年公布的「全球知識經濟指數評比」相關數據,針對亞洲國家KEI進行評比,評比指標分成:創新系統、資訊基礎設施、教育與技能水準,以及經濟誘因機制等4個部分。
張惠娟說,在4個評比項目中,台灣資訊基礎設施,包括每千人電話、電腦及網際網路使用數等,表現最為突出,評分9.06,居亞洲第1;創新系統則指每百萬人取得美國商標局專利數及科技期刊發表數、平均每人的專利商標收入及支出等,台灣評分更高達9.38,只低於新加坡 的9.49,居亞洲第2。
教育與技能水準部分,台灣成人識字率,以及人民接受中等及高等教育的比例,也為台灣拿下8.87的高分,也只低於南韓的9.09,居亞洲第2。至於經濟誘因機制,也是台灣4個評比項目中分數相對較低者,反映國內的關稅與非關稅障礙、法規品質及法制等,台灣只拿7.77分,低於新加坡 及香港,居亞洲第3。
張惠娟強調,ADB評比在在證明,發展知識經濟是台灣該走的路,「我們有這樣的底子!」行政院主計總處日前最新公布的國民所得統計也顯示,去年台灣智慧財產投資規模為7016億元,年增率5.07%,且與機器設備投資的相對比率,也由2007年的39.61%,大幅增至61.12%。
她說,在台灣最需要加強的經濟誘因機制部分,國發會未來將更跟緊民間創新創業的腳步,加強各項法規鬆綁,拿掉障礙,期待台灣的知識經濟實力能充分轉化為產值,提升國家競爭力。
個人批:
真不知道這些統計與評估的意義為何?一個薪水居末的國家,居然知識經濟排名第一,意味著知識經濟是個沒有用的概念囉!看來亞洲開發銀行也不過只是個空架子,一群只會拿數字說話的明眼瞎子。經濟發展的目的是幸福生活;知識經濟的目的是價值導向而非價格導向,台灣絕對沒有這樣的條件稱第一,如果是這樣,那代表這些指標本身出了問題了!要不就是台灣人把知識經濟糟蹋了!

2014年12月10日 星期三

管理其實也可以很easy--先進的時代,落後的思維--文官體系的悲哀

平常只聽到很多人罵公務員,顢頇、不作為、卻享受國家待遇.....等等的話題,有時也不免為公務員叫屈,如果文官體系不建立價值觀,公務員又能如何?一個沒有願景的單位,又如何期求下屬能夠有創意?重點在於組織文化與價值觀!
今天台灣的困境在於價值觀的扭曲,總統個人的潔癖,少了有效的溝通,讓公務體系誤解,公務員只能依法行事,卻甚麼也不用做。在一個只懂得依法行事的組織,是不可能看到價值的活動,最近就又碰到一件倒退十年的事情,值得在此與諸君談談。
如果台灣還想成長,如果台灣想要薪資水平突破四小龍之末的困境(韓國為台灣之兩倍),公務體系不大幅度的改革,那只是緣木求魚,不可能改變的。可惜,行政院再造的結果,是公務員人數更多,效率更差了。
平常幫生產力中心講課,以往差旅費就是以一個精算過的費用,由單位直接付給老師,很單純,也很清楚,沒有任何爭議,卻很有效率。加上悠遊卡的使用,趕時間之下也不需要到櫃檯買票,相當便利。行之有年的作法,突然間來了一份郵件,告知以後要附高鐵票的票根,如果以悠遊卡進站,也需要申請購票證明.....有點莫名其妙的被打了一記悶棍的感覺,這是為何?怎麼又走回頭路?
請教了生產力中心的承辦人員,才知道原來生產力中心隸屬經濟部,經濟部最近下條子,要求必須有單據核銷,所以需要高鐵的票據。心裡好難過,原來台灣的公務體系沒效率,就是如此來的,一個根本不懂價值管理的經濟部,如何協助企業脫困?了不起就是創造更多的公務員職缺,讓行政院再造越改造人越多。
以前的做法是流程管理上最有效的做法,對單位與出差人而言,雙方面都省事。或許經濟部的主計單位會說,有人可能以台鐵報高鐵帳。可能,但不要忘了,這樣做要付出的時間成本增加多少主計單位是否核計過?台灣無法進步的元兇在於主計單位的說法,一點都不誇張,眼中只有稽核與管控,卻不思改變的公務員,只會是落後的幫兇,牽絆進步的網子!
公務員不是沒有改善的動力,報稅系統都可以做到遇零不繳,有零必付,以報稅義務人最大利益為前提,創造出來的價值難以估計,單單每年報稅省下來的交通成本,就不止當初投資的三億台幣所能比擬的。今天經濟部主計單位的要求,只是為管理而管理的一個思維產物,可怕的是經濟官員沒有人會認為不對,生產力中心的主事者也不會據理力爭,整個台灣陷入一個聽命行事的泥淖,如何進步?如何踏出去?
這樣的改變成本增加多少大概主計單位不懂,也不想懂,我來幫主計單位合計合計一番。首先,需要單據核銷,那出差人無法當面給單據,必須回到家後才能寄出單據,因此生產力中心的經辦必須附上回郵信封,這是第一筆多出來的開銷。
其次,出差人必須跑一趟郵局寄信,這是第二筆費用;其次,生產力中心的付款不得不要拆開成兩筆費用匯款,第一筆是鐘點費,第二筆是交通費,有兩筆的手續費,不管由誰來負擔,都是不必要的成本。而且生產力中心還有一筆隱形成本,就是隨時要注意出差人寄回來的票據,還要做兩份傳票。如果出差人沒有及時回寄,經辦人就必須隨時提醒,否則無法銷帳,這些都是看不到的成本。
一個不合理的要求,每筆差旅費的處理費用,最少要增加百元以上的成本,這些都是主計單位看不到的惡所導致的結果。公務員,要好好加油了,文官體系的培訓也慢慢鬆懈了。以前還有個文官培訓體系,現在的公務單位寧願把錢拿去放煙火,就是不思如何提升公務員與時俱增的思想與能力,這樣的台灣,如何有救?
勞動力發展署推動TTQS與職能定義,卻改變不了本身體系的職能落差,多麼的諷刺與誇張。台灣想進步,就從公務體系開始,不要讓一流人才進入二流機構,只看到三流產出。主計處建議裁撤,這個單位對台灣的整體發展一點貢獻都沒有,只看到管理與花錢,又何必。

2014年12月9日 星期二

管理其實也可以很easy--沉淪的台灣,造神運動

中國人喜歡造神,也很喜歡奉神,常常從一個簡單的事情,創造出神格化的人物。李登輝、陳水扁.....是臺灣造神運動的代表作,特別是阿扁。即使鋃鐺入獄,還是一堆的擁護者為其請命,美其名是人權問題,其實心裡打的如意算盤,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只是阿扁先生如果看清楚時勢,應該會感慨萬千吧!
也不用如此憤慨,可以利用的資源,一點都不要浪費是政客的長處與特質,今天還有一點剩餘價值,不用白不用。當然阿扁先生也有其打算,這些人當初接受他的施捨,回報本應該,不足為奇,只是各懷鬼胎的結果,運動起來是荒腔走板。有人要絕食(為一個罪犯以絕食的做法來抗議,天下奇觀)為何阿扁這麼的重要?是否這些人受其恩惠,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如果不幫忙,可能會有預想不到的衝擊。這樣的解釋似乎比較符合邏輯與現況,卻是不願說的秘密,天下政客一般黑。
走了豺狼來虎豹,沒想到人心思變,選舉卻無法分辨是非,一次又一次看到造神的影子,而且還是火辣辣的走在神壇上,不知投下神聖一票的人,心裡作何感想?柯P這幾天得荒腔走板,只能說狂妄自大到無以理喻的地步。一個當選還沒上任的人,卻自以市長規格,開始作出一些不得體又越矩的行為,這是體制允許的嗎?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是稍有一點概念的人都該遵守的分寸。造神由別人來拱是抬轎,自己造神則有自我膨脹的現象,除非是自卑感很重的人,難得有個出氣的機會,好好發揮資源的效益,這正是最近看到的現象,一般人不該有此急於出風頭的急迫感。
當然柯P在當醫師的時候,想進高待遇的生活,卻也付出高壓力的職業道德的風險,本身所受到的輿論壓力吾輩難以理解,也無法體會。但因此創造出這種不著邊際,只要我喜歡的行事風格,可能又是另一個災難的開始。台灣人在自然科學方面無法與國際上想提並論,教育與人才培育的觀點,讓台灣人少了創意,多了幾分的附和與盲從,這也是短期間難以改變的事實。
但台灣人在社會科學絕對不輸人,勇於以社會科學來實驗,單就這點膽識,可能世上無出左右。社會科學的代價太高了,而且不可逆,希特勒、毛澤東、馬克思.....等等,為人類帶來多少浩劫,恐難以估算。
台灣在有夢最美與戒急用忍的社會科學實驗下,足足退步了二十年,這部分雖難以評估代價,卻也清楚地浮現在當代你我的眼前。今天台灣還要嘗試另一段的社會科學,也不錯,未來歷史會看到這些實驗的影響的,至少你我都是實驗品,只是被一群政客操弄的實驗品。

2014年12月3日 星期三

管理其實也可以很easy--沉淪的台灣,不想說真話的世界vi

已好久不再看電視了,主要就是台灣媒體的無能與黑心,黑的比頂新還黑。頂新黑的事有形的材料,媒體黑的是無形的思想刀刃,把台灣人的頭腦都洗到快生鏽了(無法思考了)。這是台灣人的悲哀!
今天聽到蔡英文小姐的記者會,一篇長篇大論,表面上聽起來,是冠冕堂皇,很有高度的演講。仔細推敲,發覺到又是一個黑心政黨的黨魁,這份演說稿把民進黨與蔡英文的野心與不負責任完全的曝露出來了。遺憾的是台灣人都只聽表面,已沒有頭腦思考深層的東西,被媒體洗腦已洗得夠乾淨了。
這篇演講稿至少透露出五個民進黨嚴重的心態與野心,不負責任莫甚於此,今天就利用篇幅來談談蔡英文小姐的野心與態度。
首先,蔡小姐提到,要民進黨員不要高興太多,這次選舉民進黨大勝不是民進黨好,而是國民黨做得太爛了,人民用選票來警告馬英九先生。也就是說是國民黨不好民進黨才有勝算。既然如此,那民進黨就在未來的一年半時間盡量擺爛,反正所有的帳都算在馬英九先生的頭上,屆時(2016年)大選就勝券在握。
這件事意味著民進黨不是以台灣人民的福祉為重,只是一己之私的望著大位。未來一年半的國運大概又是空轉,因為蔡英文都沒有提到要如何解決,只一再強調國民黨做不好,更甭說提出解決方案。這就是在野黨的心態,老百姓你看清楚了嗎?
有沒有證據?當然有,蔡英文講完後連給記者發問的時間都沒有,就把記者請了出去,不就說明了一切?只要有人發問到有沒有解決方案,要不要見馬英九?立即穿幫,所以不能發問此其道理也!
其次,蔡英文強調要與公民團體結合,總算聽到她真心話,原來太陽花就是她一手支持的。這又說明太陽花建功,哪天只要不爽,就再來一次,以馬英九的懦弱,絕對不敢動手,又將消耗馬英九團隊的能量,更加速國民黨的衰敗。司馬昭之心,昭然若之,莫此為甚。這就是民進黨與蔡英文的真正嘴臉。

2014年12月2日 星期二

管理其實也可以很easy--沉淪的台灣,不想說真話的世界v

最近有點諸事不順的感覺,先是Windows8.1升級把電腦掛了,連續幾次的系統重置,有點筋疲力倦的想要放棄Windows,總算從東芝服務站工程師的指引下,看到Windows8.1昇級的問題,原來受害者不是我一人而已,網路上早已流傳Windows8.1的種種問題,只是自己沒有注意到,平白在系統重置過程,損失了好多的資料。
微軟的工程師大概也被我煩透了,連續幾次的報修,也為能告知實情,只是浪費時間在系統重置。微軟工程師持的理由是軟體都一樣,不會以前可以現在不行,所以一直認定是硬體有問題;到東芝服務站測試結果,硬體病沒有問題,只是初期沒有注意到罷了,走了好多冤枉路。
今天想談的倒不是這部分,而是每次服務結束時,微軟的工程師都會請客戶幫個忙,在客戶服務滿意度調查的時候,高抬貴手,給個鼓勵。工程師在結案時,都會特別強調客戶服務滿意度的調查範圍是以技術支援工程師為對象,不包含電話客服部分.....。這其中隱含著甚麼明堂?各位看官是否有注意到?
沒錯,微軟的客服人員無論在態度或是技術上,都難以讓人相信這是一家全世界最有名的作業系統提供者。技術不懂也就算了,問題的發生也不管是不是產品的因素,反正就是認定客戶的問題,想要在客服階段就擋了下來。除非問題的描述很具體或是嚴重,才會轉到技術支援工程師派案。
最後的滿意度調查,真的都給滿分又如何?至少我已開始對微軟產生動搖,正在物色Mac系統,聽很多人推薦,起碼系統穩定多了,也不用常常掃毒或是更新。今天要談的主題就是客戶滿意度調查這個問題,在台灣與ISO如出一轍的,都只剩下表面文章了,也無所謂滿意度高低的問題。
作假、應付,似乎是中國人常見的毛病,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兵來將擋、水來土淹的戰略觀,不就說明一切了嗎?客戶滿意度用求的,而不是讓客戶對於服務品質的感動,發自內心的分數,一點意義都沒有。只可惜台灣人重面子,又膚淺,只是人云亦云的,根本就不會有人去判斷這些數字背後的因素。總以為透過別人口說出來的東西,可信度自然就高一些的鴕鳥心態,是讓台灣樣樣淪陷的主因。
這樣的滿意度調查,不只是微軟而已,每家汽車修理廠幾乎都一樣,一致的追求求來的客戶滿意度,而不思考如何以服務來吸引顧客而不致於殺價的經營,主要還是出在誠信正直這個價值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