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8日 星期日

管理其實也可以很easy--高度與態度--談談馬雲先生兩岸高瘋(峰)會演講-IV

閹雞翅大,飛不如鳥;蜈蚣百足,行不如蛇;人有衝天之志,無運不能自通;馬有千里之行,無人不能自往,時也、命也、運也,非吾所不能也。這些陳腔濫調,有人喜歡(大多是落難者),有人不屑,不管怎麼說,成者為王,敗者為寇,是古今中外不變的事實,吾人也不用為此感嘆世事難公平。
成功企業家從來不重視顧問,因為理論一套接一套,是古今常態。但顧問存在的意義(不要談價值,太高調了),就是把一些零星的成敗案例,整理成一個有脈絡可行的說詞,提供給那些自認為運與時還未到的人參考。
對於阿里巴巴的未來發展,已成了全中國最有錢的企業,但前途如何,相信很多人還是會以大者恆大的觀點來解讀。問題是歷史告訴吾輩最殘酷的事實,就是大者不可能恆大,古今皆然。百年老店不易見,往往不是創業者想要的結果,卻是不爭的事實,特別在中國人社會。
為何會談這些?自然有自己的看法,阿里巴巴的未來會如何,不是自己關注的焦點,個人關注的是,從成功到失敗的過程,大部份會有甚麼現象出現,坊間與大學談從失敗到成功的案例太多了,只要花一點錢買本書,一籮筐的理論與建議都垂手可得,不是個人的強項,就不班門弄斧,野人獻曝了!
阿里巴巴的未來,可能與郭台銘不一樣,雖然都存在潛在的危機。阿里巴巴的可能危機,就在馬雲先生的那三個沒有。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雖有點陳腔濫調,卻也道盡世人捨近求遠,不信歷史的現代感。
首先沒錢這個條件,對馬雲先生來說,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立場,所以堅持花每一分錢都要仔細算計。這是成功關鍵因素(KSF),是個人的經歷,卻不是企業文化,哪天當花錢算計成了經營管理的KPI,就是危機出現的開端,台灣人的經營理念又可以外銷了(台灣人的強項--Cost down哈哈哈!)。富不過三代是中國人常掛在嘴裏的警語,總是有人不屑一顧,為何?當然有原因。
第一代創業者的情境無法複製給第二代認識,富過三代才懂得吃魚翅的道理也是如此。企業成功後,已經現金滿庫存了,還需要談省錢嗎?兩種極端會出現,省錢省到投資都會受到排擠,結果就是慢慢步入衰敗;另一類就是不管,反正老子有錢,結果就在不當的用錢情境下,種下成本失控的局面。
讓成本管理成為企業文化太難了,特別是第二代接班人,又是庫存現金飽飽的當紅炸子雞。這是第一個潛在危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