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31日 星期三

管理其實也可以很easy--新的一年-檢討與回饋

2014年即將在幾個小時後再見了。時光飛逝的情境,有越來越強烈的感覺,歲月不饒人就是如此寫照。回顧這一年來,好多的課題懸在心上,是多愁善感呢?還是心急歲月的無情?都有,要談計畫,太多的事情想做,也該做,就是在幾分懶散下給怠惰了!
看到一年來的變化,好多與個人無關,卻又離不開視線的議題,觸發了強作愁的心緒。回顧一下2014,望眼2015,日子總是要過,時光還是不停,就當做2014年的歲末檢討吧!題材是否八股不重要,問題能否吸引讀者的眼睛,才是重點,只希望以這個平台,與大家共同分享網路世界的管理變革。
2014在教育訓練方面,參與了TTQS七年後,有了一些改變。改變的不是對TTQS的熱忱,而是開始反思到底顧問在TTQS的系統運作中,扮演甚麼樣的角色。協助企業拿牌次(給魚)?還是協助企業建立體系?還是協助職訓局提昇台灣企業的教育訓練水準?...
初衷是在協助台灣企業提升人力資本,沒想到七年之癢,讓主事單位的職訓局都開始轉向了。目的一旦消失,目標就難以明確,接下來顧問的職掌已不再是重點了。協助企業拿獎牌,管他是否真的具備當標竿的條件,只要能達到KPI即可,這樣的系統,還值得繼續投入嗎?
教會做釣竿著實不容易,教會釣魚還快些,但現在的氛圍,只剩下等著奶水喝的困境。企業已不再是以如何提升人力資本為目標,而是以能夠拿甚麼獎牌為目的。這樣的氛圍,做對的事與把事情做好的差異就出現了。好多企業總以為請到顧問就可以有進步,卻不知沒有內化只是短暫的道理,一段時間或是人事更迭後,又回到原點。天下文章一大抄,TTQS成了公版,台灣企業的教育訓練都是一模樣了--同質化。
因為講究,絕不將就;雖然喜新,但也念舊;我本傳統,也重創新!是自己的行事原則,以前沒有太多的感觸,今年特別的強烈,是那種落差形成的隔閡所帶來的孤寂感。對於企業辦訓,目的性與系統化思考是無可將就地執著,至少要讓教育訓練做到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才有其意義。
這一年來從實際看到的,這樣的論調似乎是有些陳腔濫調,教育的本質與意義,無非是要讓學習者能夠解決問題,而不只是學習。對於一個從來沒有騎過自行車的人,講了一堆大道理,說了物理定律無濟於事,讓他騎上車,踏上踏板,才有可能學會。會騎車的人,沒有幾個懂原理的;但要當職業或是專業騎士,沒有理論基礎支撐,登不了大門的!
同理,對於一個從未喝過羊奶的人,說得再多的好處,可能還是會很猶豫,畢竟這不是一個絕對必要的話(背水一戰)。先讓其嘗試到美味,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接受事實後再談好處,方得以進入更高層次的領域。騎腳踏車不是沒技術,要會騎、與騎出專業的中間有很大的落差。只是一昧地把每個對手都以專業的方式來教導,自然會出現霧煞煞的現象。
台灣的語文教育,特別是英文,從小一路學到大,要開口卻是有口難開,為何?就是以教的觀點(生產者)來教英文,而不是以生活(使用者)的應用為目標,結果學了一堆的文法與單字,就是無法開口,只因為學習只服務考試。
翻轉教學其實談的不是甚麼深奧的道理,只是以服務思考模式(Service thinking design)來設計。人類是在不斷的解決生活問題而成長,碰到問題方知學習不夠,所以必須終身學習。在一個教育訓練體系完善的企業,學與用的落差問題不會發生,因為本身有一套系統性、結構化的職能別訓練制度,能夠從淺到深的提供一系列的學習機會,不存在上面所提的要教高深的腳踏車物理學?還是直接教會如何騎車的矛盾。從基礎、實務到理論的結合,是一張學習地圖,可惜台灣企業的經營理念不在此。快速賺錢與努力才是王道的念頭,讓人力資源被糟蹋了,結果反倒說是人力無用(能力不足)。
標榜系統化的人,必須懂得系統化的客戶才能得到賞識;在現實的環境下,陳意太高,只能守著專業過自己的夢想世界。
翻轉學習,在沒有系統化的環境下,如何協助學習者解決問題,還是先給活下去的能力,那就是應用。至於後續的理論與原理,需不需要,當然很重要,問題那已不再是人資的領域了,企業文化如此,皇帝不急、急死太監,文人多善感!

1 則留言:

Unknown 提到...

老師您好!
一直是您專欄的讀者, 您的文章也一直給我很多不同的觀點與新的視角. 謝謝您 !
想跟您索取關於本篇的附件, 麻煩您了 !
E-Mail:josephchle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