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8日 星期四

管理其實也可以很easy--一個失落的地平線--台灣企業的困境

        今天抽空參加了中經院主辦的『掌握產業新趨勢,創造就業新機會研討會』。滿懷的期待,希望能夠有所收穫,結果是喜憂參半。似乎專家的觀點與主題岔了題,而且關鍵的問題也都被忽略了。主題是談論製造就業機會,結果專家都在談如何運用老年人口,與如何延後退休等等的話題。
        雖然與會的來賓有很多的學校教授,心裡有點難過的是,這些教授提出的問題表面上看來是名正言順,卻犯了對於談判知識的無知,質疑『服貿協定談判』團隊的觀點。咬著一點雞毛蒜皮的問題,否定談判戰略的價值,真不知這些教授的專業在哪?
        利用一點篇幅來談談今天的所見所聞。戰略與戰術,一直是服貿協定爭吵的重點。反對黨的拖延戰術,雖然對其本身不見得有利,卻可以牽制住執政黨,至少不會在功勞簿上掛上一筆。本來對於負責談判的團隊沒有甚麼好感,認為制這次的談判只是一個給個甜頭的默契,聽了那位教授的質疑後,發覺到,團隊的戰略觀還是蠻有一套,是值得喝采的。
        談判技巧中談到,以對自己不是很重要,對別人有意義的籌碼來交換,是戰略上最好的做法。一個讓對方覺到贏很多,暗地裡爽著,實質上沒有多大損失的談判結果,有助於進度的達成,才是有意義的做法。
        教授認為,沒有把各個領域的專家意見都納進去談判,這大概是最常見的島國心態。以台灣的那種意識型態與不理性的現況,服務貿易要談的領域百百種,每個領域的專家意見都納進來,一來時間不允許,二來根本不可能有結論,這樣的談判還有可能成事嗎?
        教授自認為是專家,卻不承認客觀條件,這也是台灣現況的困境。戰略不見了,談戰術都言之成立,卻忽略了兩利取大、兩害取輕的權衡輕重原則,怎麼可能有結論?政客可以如是想,美國共和黨都可以讓國家停擺,民進黨自然也可以如法炮製,但貴為台灣大學的教授,如果還是如此膚淺的以市井小民的觀點看國際貿易談判,台灣的經貿前途堪憂。
        在會場上另一個主題,是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執行秘書吳明機先生主談的『從科技及產業發展的方向綜觀人力需求』。簡報中談到很多科技產業的問題與趨勢。對於行政院推崇科技產業為台灣的重中之重的觀點個人不表贊同,卻也不想浪費唇舌討論此一部份,倒是想以人才需求的另一個面向來談談台灣產業的困境。
         在章節二中談到台灣就業所面臨的挑戰,吳執行秘書引用了一些數據,(Cheers快樂工作人雜誌特刊117號,102/3/15)其中有兩個數字似乎簡報者與與談人都不認為是問題,個人卻看了很傷心的數字,想提出來與諸君聊聊。
        右面這幾張圖表,是以企業喜歡甚麼樣的人、企業喜歡積極主動的新鮮人,與另一張是企業找對人要面試13次為主題所作的調查統計資料。首先看看右邊這張圖表,台灣企業為何會微利?答案就在這張統計表上。如果這張問卷的信度與效度夠的話,明顯的,台灣企業要的年輕人是那種耐操、而不是可用的(創新)的人才。也就是台灣企業只想要用一些打手、聽話的,而不是要有能腦的創新能力,此樣的人資戰略,如何跳脫微利的洗禮?
問卷的職能項目中,前面兩項是應用型職能,屬於守成型能力;下面幾項是核心職能,屬於未來型的創新能力,可惜這種才能在台灣不討好,只因為老闆都被經驗陷阱困住了,靠的並不是創新,這就是理念的問題。
        看第二張表更讓人難過,近幾年來台灣的食品安全問題都在此一張表中顯露無遺,也是台灣企業與西方先進企業的最大差別。台灣企業居然把誠實與職業道德擺在最末的選項,主要原因是老闆本身就不誠實,所以不認為誠實重要。曾經在網路上有一篇文章,『智慧掩飾不了道德的缺失』,描述西方人對道德觀點的重視。反觀中國人,上樑不正下樑歪,如何會重視此一價值觀!這也是最近紛擾不已的困境來源。
        如果中國人的經營者不改變企業基因,只一昧追求低廉勞動力與低獲利的經營模式,22K就是國安問題。
        第三張圖表看到每家企業找一個人,要面試13個人次,才可能找到合適人選,這吐露出甚麼訊息?個人對104或是1111這些人力銀行沒有偏見,很多人都認為人力銀行提供更方便的求職與求才管道,殊不知,透過網路人力銀行徵人的效率是最低的。就因為沒有焦點與篩選機能,結果都是流刺網捕魚,大小通知的結果,如何不出問題。
        每個求職者都在平台上多方面丟履歷,也多方面同時面試,互相騎驢找驢的結果,時間浪費與焦點模糊,對招募者與應募者而言,都形成時間上的損失,只肥了平台商,卻是最沒有責任的一群。
        以往的人才招募,應徵者會做功課去了解招募企業,也會權衡條件,每次的應徵過程都是很寶貴的互動。現在的人力銀行提供很多的資訊,也帶進來一堆無用信息,消耗招募者寶貴的時間與金錢,只能怪一切都是表面化作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