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30日 星期日

永續供應鏈管理-有效的KPI-(如何訂定有感、有效、有力的KPI)

2020-8-26

有人問到,ESG的KPI該如何訂定?就只是降低能源xx%、用水量xx%等等嗎?感覺好籠統.....。

確實,基本上這些減碳多少%,或是淨零與否?都無法讓普羅大眾有感,都是手段指標,離目的指標還很遠。2030 SDGs的目標性很高,那是一個全面性的大同世界,涵蓋面既廣且深,而且只剩下八年時間,這點是各國政府最頭疼的一點。

台灣政府的淨零目標,是2050年的目標,雖然有把三個維度都考慮進來,不可否認的,重心還是放在環境面(E),說白了些,也只是碳排放議題而已,畢竟這個維度(E)最能讓國際有感。問題是2030 SDGs的最終目的,最重要的一個環境指標是地球的溫度控制在1度C以下。現在已確定不可行,也做了調整,希望控制在1.5度C以內(雖然難度很高,全球的專家幾乎已到了舉手投降的地步了,只看到淹水時掙扎的畫面),這樣的情境下,企業實施ESG轉型,要訂定KPI自然不容易。

訂定ESG的KPI,坊間都以降低多少(%)為目標。簡單,卻不容易有共鳴。譬如,如果公司正處在成長階段,耗水量跟著產能提升,自然會提升,這時還勉強要降低用水量,不符合邏輯。如果把用水的KPI,改成每單位生產的用水量(xxl/Kg),依此做出Road Map,五年的單位用水量的降低幅度,就會很具體,容易產生共鳴。如:染整廠的耗水量,以每公斤布料的耗水量(xxl/Kg),既可以看到改善的效益,也很具體的掌握到水能源技術的需求。要從染整技術切入?還是設備著手?還是材料改變等等,方法很多,就是要投資人才與技術。訂下好的KPI,才有方向感。

能源的部分也是一樣,台灣的企業經營者普遍都很懂得控制成本,設備沒有操到不能用,基本上都不會汰舊。問題是現在新的設備,基本上都可以聯網,甚至是IoT的規格,無論在資訊的搜集、分析,與能源耗用上,絕非舊一代設備可以匹敵的。問題來了,未來能源數據的分析,新舊設備無法相容,就無法做到一條龍的數據即時分析的效果。一國兩制的結果,會把作報表的人整慘。再說,舊的設備能源效率鐵定差,結果只能用平均值來分析,自然結果不會如預期。每台設備的能源耗用,用單位成本來分析,精準又實際,也符合成本管理的鐵則。

把舊的設備換掉要花錢,重點是留住舊的設備,能源效率無法提升,人員的維護成本與時間效率,這時候就可以突顯TCO的價值了。價值鏈不是用嘴巴說的,現在的ISO-1406X對於價值鏈朗朗上口,談的是什麼?價值的概念就是(V=/F/C)這個公式所呈現的。用一個不勝任的員工,捨不得丟掉一台過時的設備,看似節省成本,卻耗費更多能源、效率、與維護成本,損失的是公司整體的營運效率,熟輕熟重,老闆們自己想想看。2030 SDGs也好,ESG也罷,沒有策略與技術,徒勞無功,只是虛晃一招,口頭的價值鏈罷了!

以單位能源效率,人均(或是產出單位)廢棄物的產生量,或是污染的人均值來訂定KPI都是不錯的方法,最主要是直觀,也可以展到每個個人,不像一般碳盤查,員工一點感覺都沒有,就在天上飛,如何落地,也是ESG想要成功的另一關鍵要素。何況這些指標都可以直接連結到成本項,也有利於永續供應鏈的ROI的呈現。

沒有留言: